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优化技能人才供给侧

日期:2022-02-09 08: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强劲、缺口很大。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要着力打通校企“最后一公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联动,不断优化技能人才供给侧。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岗课赛证融通”。从人才供给侧来看,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要主动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标准、岗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指南,打破封闭办学的思维,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行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预判行业的发展前景、最前沿的技术技能趋势,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生产流程,引入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按照“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操作”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将职业标准变为教学标准,将生产流程转换为教学内容,构建起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发挥“赛证”检验教学质量“试金石”和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将行业标准、职业素养等纳入竞赛评分考核内容,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加比赛和评判,同台竞技,相互学习交流,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实战能力,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将赛项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赛项标准充实教学标准、赛项评价作为教学评价,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推行“1+X”证书制度,找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契合点,推进“1”和“X”有机衔接,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吻合度,促进人才供给侧与行业需求侧有效匹配,培养企业急需的“抢手货”和“香饽饽”。

深化产校企合作产学联动,实现共管共享共赢。学校以场地、师资、政策等要素,行业企业以设施设备、资本、技能技术等要素参与共建产业学院,融合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科技咨询与服务等功能,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推动教学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由学校方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负责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组织开展岗位技能训练,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强化实操能力,实现教室与车间、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师生与师徒、作品与产品、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推行“专任教师企业轮岗”制度,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开展专业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及时更新专业最前沿知识,将企业中的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有效融入教学之中。开放“互联网+”培训平台,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共享操作视频,推广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的独门绝技和操作要领,促进随时随地研究技术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工作室、技术能手工作室作用,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作用,在技术攻关、技能推广中传帮带,形成技能人才雁阵梯队,大力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服务企业转型发展,全程参与到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艺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之中,把潜在的创新可能转变为创新实践,依托项目建设,促进教学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增强学生对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所需高技能、创新型要求的适应性。

导入企业价值文化,厚植工匠精神。把企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引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之中,用企业管理理念和精神来教育人、引导人,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通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适应期。把企业管理方式融入学生管理方式之中,用企业团队管理的方式来管理班级;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到学校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等,建设企业文化长廊,宣传校企合作企业的历史、企业精神、生产经营理念、产品、发展战略等;开展校企联谊联欢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气息。加强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把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使他们既有精湛的技艺,更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品质。

 (作者:刘杰    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