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强化战略思维 推进乡村振兴

日期:2022-02-10 08: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热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战略布局上增强政策调节能力,在战略推进上增强统筹兼顾能力,在战略实施上增强堵漏补短能力。

增强政策调节能力。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过程中,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而增强政策调节能力可以使导向性作用更加凸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既有目标上的共性要求,又有路径上的明显差异,因此必须深刻把握“变”的发展逻辑,保持“不变”的战略定力。因此,要坚持做好政策衔接助力乡村振兴,对已经实现脱贫的县、村和人口要扶上马送一程,要继续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避免出现一些因为制度方面的松懈或者是取消而造成的返贫情况。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对一些起着明显正向作用的临时帮扶政策也应该对其进行科学考量,有选择、有根据地将其落实为常态政策,还应注意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可能导致出现返贫、致贫的现象,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从而做到精准帮扶。在政策方面也应该注重相互衔接,要将财政政策、土地支持政策、金融服务政策等多项政策进行统筹兼顾,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与其他保障政策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在具体的衔接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从脱贫地区、脱贫群众的实际需要考量,从现有的帮扶政策入手,纠正或修正不合理的政策方面,并在保证合理有效的政策继续实施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筑牢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应进一步改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导体制、规划体系、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建设,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注意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群体的建设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建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以及“乡村振兴,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提高统筹兼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运用好统筹兼顾方法论,有助于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准确评估振兴的进程和效果、问题和前景,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要发挥统筹兼顾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综合平衡作用,在战略推进上增强统筹兼顾能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促进实现乡风、生活、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统筹发展。乡村振兴并不是简单的物质方面的富裕,而是关乎农村未来整体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其中产业振兴是物质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所在,文化振兴是重要基石,生态振兴是最大优势,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在当前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村要进一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群体增收,生态变得更加宜居,实现产业、文化、组织、人才、生态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发展振兴。

增强堵漏补短能力。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提及的“不平衡不充分”就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水、电、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发展不均衡问题。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人才短缺也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建设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入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创建优势品牌为导向,促进农村特色产品与城市多样化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并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发展观光采摘、文化体验、民宿美食等多种形式的产业模式,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可通过物流体系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业生产线与城市中的消费线联系起来,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让更多农村家庭融入互联网生活,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气象保障、惠民水利、智慧电网等平台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治理能力,让数字化更好赋能乡村治理。

(作者:杨义    本溪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