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创新驱动塑造辽宁振兴发展新优势

日期:2023-08-17 08: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多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振兴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为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要加快形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围绕履行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推动战略性科技任务实现突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创新人才加快引育、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此,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坚持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超越,摆脱跟踪模仿的路径依赖。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形成颠覆性创新成果,形成独有性、原创性产业。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加快建设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策源能力。

  发挥地方优势、产业优势。实现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的紧密结合,找准国家战略和地方优势的结合点,实施一批体现国家战略目标、适应辽宁产业需求、彰显辽宁科技优势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高精尖缺”技术及产品需求清单,集聚辽宁优势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专项,不断在先进材料、洁净能源、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通过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发挥市场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不断推动价值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市场创新力量,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只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才能够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发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生力军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和领军企业。

  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市场需求和成果供给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形成企业需求的“定制化”科研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对接,加强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不断提升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能力。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尽快市场化、产业化。对中试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和方向指引,精准选立中试项目,打造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平台。

  要推动各类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竞相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引导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引导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研发强度达到乃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大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进金融、企业、科技、资本对接。鼓励外商在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坚持激发创新人才活力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必须强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努力培养和引进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多元化发展。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早期阶段的普惠性支持,形成接续培养和稳定支持机制。扩大支持规模,优化支持方式,遴选支持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要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搭建事业发展舞台,通过平台引才、产业引才、项目引才、任务引才等多元引才方式,搭建人才加盟“高架桥”。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做优做细人才服务,切实留住用好各类优秀人才。

  坚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制度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的基础,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要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把握创新主体功能化、创新服务专业化、创新政策协同化、创新合作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构建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配置人才链、融入资金链、完善政策链,强化“五链”协同。

  要抓住高新区这个科技聚集地。要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创新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高新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围绕“科创—转化—中试—市场”四个关键环节,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综合体,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

  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强化党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完善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服务。

  (作者:罗明新 张 雪  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