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日期:2024-03-13 08: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重要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抢抓机遇、创新赋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辽宁全面振兴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推进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创业新高地。要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统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创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把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突破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牢牢把握产业升级这一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好前瞻性部署,厚植新发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举,提升能级和增强品质并重,推动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要密切聚焦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充分激活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效能,探索实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产业升级新路径,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改革、夯基蓄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辽宁全面振兴要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拆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篱笆墙”。

  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打好推进落实“组合拳”。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要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聚焦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精准发力、全面发力、持续发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按照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要聚焦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多种手段,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创新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机制、新模式立起来。

  下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规则、规制、标准、政策、法律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顺畅流动,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按照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清单化、智能化、便捷化的要求,对照自助办、就近办、一窗办、预约办、马上办等指标,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以数字赋能改革、服务、治理,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新路子,继续统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资源,做好政策兑现,强化政策协同,释放政策效应,坚持把惠企利民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根本指向,综合施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闭环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要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依法依规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综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努力打造守信践诺的信用环境,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律难题,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聚势汇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因地制宜”要求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准确把握辽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对省情再认识再理解,对形势机遇再研判再把握,对发展思路再厘清再拓宽,对发展目标再深化再聚焦,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技术等方面优势。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必然要求。我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要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育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要把握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用好用足中央支持东北全面振兴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具有联通海陆的地理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要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国内需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构建海陆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战略性大通道,让辽宁从“一隅”走向“前沿”,把辽宁打造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国家向东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让辽宁重新迈进沿海开放强省大省行列。

  坚持从实际出发,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塑造竞争发展新优势。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支柱、新赛道、新引擎,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革命性技术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结果。坚持从辽宁实际出发,找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路径,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发展哪些新兴产业”“如何发展新兴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探索出适合辽宁自身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充分考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好时度效,循序渐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优化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高效的产业供给体系,持续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质加速,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提供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