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辽宁要闻 > 正文

高扬法治精神 保障发展预期——关于辽宁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报告

日期:2022-08-16 08:4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开栏的话

中国这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辽宁这十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心血,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辽宁牢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在持续深入的学思践悟中寻办法、找答案。特别是近两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重要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和具体项目上,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全省上下万众一心,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充分展示辽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铿锵步伐,全景呈现振兴发展取得的成效成果、变革变化,数月来,本报记者辗转东西南北,踏遍辽沈大地,深入采访调研,从工厂车间到科研院所,从田间地头到村庄社区,从各级干部到各界专家,从企业家到新农人,且听且看,且行且思,谛听时代的足音,感受振兴的脉动,记录火热的实践。从今天起,本报开辟“牢记嘱托 辽宁实践”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辽宁的营商环境建设,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辽宁牢记总书记嘱托,近两年来,将营商环境置于事关辽宁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特别是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以法促信、以信兴业,良好的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如果以“辽宁十年之变”为题抛出问卷,“营商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一定是多数人的必选项。

的确,今日之辽宁,“务必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要务”,全省上下业已形成广泛共识。从思想观念到行为范式、从制度供给到实际效能等各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市场主体和群众都随处随时可见、可感、可知。

有例为证: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沈阳市、大连市有多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今年上半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58.43万户,同比增长9.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420.4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利用外资增长3.1倍;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9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4%,高于全国50.4个百分点!

何来如此之变?

来自思想上的深刻感悟:辽宁省委审视自身“体制机制短板”,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事关振兴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下,一个地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此、赖于此。必须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以前所未有之力度与决心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来自实践中的现实考量:营商环境如水如空气,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而这其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法治不彰则信用不存、预期不稳。全省上下对准焦点、靶向施治,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聚法治之力,以良法善治促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辽宁,刀刃向内、除疴去疾,果敢笃定、拓荆而行,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遭遇战”,良好的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一次观念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一直在努力,但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并不明显,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以及一段时间内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的不利影响叠加,辽宁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显露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存在失信行为一度让外界对辽宁的营商环境产生诟病。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在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个问题绝对不容小觑,已成为提升辽宁区域竞争力的一大障碍。

面对企业和群众的期盼、外界的一些质疑,辽宁省委审时度势,对营商环境建设进行了一番更加深入的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辽宁的广大干部群众谈及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想到的还是放几项权力、精简几个环节等浅层次的问题,并未精准抓住影响营商环境的直接“病灶”。

如果说,营商环境水平还不能符合发展需要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主要矛盾,那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什么?发力点与切入点又在哪里?

2021年1月,省委主要领导在接受央媒专访时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

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定位,是辽宁省委在营商环境建设中,针对辽宁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进一步聚焦。

优化营商环境为何要先从法治环境破局?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伟认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如何,企业愿不愿意来投资,愿不愿意来进行营商活动,一定会考虑到这里的法治因素”。

张建伟的老家就在锦州市,他经常回辽宁考察讲学。近年来,辽宁省委坚持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为此实施的种种举措,张建伟都看在眼里,“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辽宁找准了症结所在”。

而曾多年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史凤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激动地说:“法治环境建设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精髓,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是辽宁营商环境走向优化的重要标志。辽宁已具备了营商环境进一步升级的基础和氛围。”

2021年12月15日,在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面对805位党代表,省委主要领导在提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时庄重宣布,“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这是一份久久为功的雄心和恒心,辽宁以“决不绕道”的韧劲与狠劲,开启了必将影响深远的变革。

一场生态重塑

环境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它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切身感受中。法治环境全面改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生态系统重塑的过程。

辽宁的这场生态重塑首先从“立规矩”开始。

2021年5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在沈阳闭幕。在与会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见证下,一部颇具时代感和辽宁辨识度的法规——《辽宁省惩戒严重失信行为规定》诞生。

从当年3月下旬启动起草工作,历时一个月时间广泛收集意见建议。这部只有12条内容的法规一经发布,就引来外界广泛关注。

“为信用辽宁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明确了严重失信行为的范围是什么,认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联合惩戒的措施是什么,怎么实施联合惩戒等等,让严重失信者既无处遁形,又寸步难行。”省人大法制委立法一处处长周炜皎一边翻阅着厚厚的调研报告,一边向记者解读这部规定的特殊意义。

而就在今年1月1日,《辽宁省社会信用条例》正式施行。这是辽宁省社会信用建设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法规,明确了社会信用管理职责,构建了新型信用监管机制。

两部法规,两柄利剑!它们以“法”的形式,对“信”加以规范,是辽宁加强法治环境建设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修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入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正式施行,全面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同时,围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重点领域实施5件地方性法规,形成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法规规章和制度。

“立规矩”,仅是辽宁优化法治环境的第一步。对规矩的遵守与执行,同样需要步步为营、攻坚克难。

辽宁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拖欠67名农民工工资270余万元,相关部门向该公司下达《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告知书》后,问题仍未解决。最终,在今年5月,该公司及法人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未来3年内,相关部门将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诸多方面依法依规对其严格限制。

法是刚性的,违法者必被究责。目前,辽宁在税收、安全生产等20多个重点领域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联合惩戒、信用监管,重拳打击违法失信行为,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规矩”不能只立给市场主体与群众,政府与司法机关更要带头讲法治,守规矩。

近年来,辽宁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省市两级出台改革方案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清理涉及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及行政处罚法实施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提请废止和修改省政府提案的地方性法规20件、省政府规章78件。制定实施方案,聚焦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形成的货物等款项拖欠,全面开展排查,集中化解攻坚。全省政法系统开展重点案件异地交叉评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排查清理、涉产权司法错案排查清理,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法治之树正在辽宁大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只要继续悉心呵护、培土育肥,必将长成参天大树,荫蔽一方。

一份良好预期

“我们不求被特殊关照,只求公平公正。”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一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座谈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规则的公正透明,稳定的可预期的经营前景。

记者在辽宁省法院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则案例:

沈阳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竞拍方式取得一片区域路内418个停车场泊位的经营权。但之后因为当地交通规划、道路建设等原因,导致其所经营的停车泊位减少,该物业公司沟通无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经审理认定,该物业公司交纳了足额的成交价款,却未实际取得相同数量的泊车车位,遭受到实际损失。故判决相关部门对该物业公司给予补偿。

这类“民告官”案例近年来在辽宁十分典型。数据显示,辽宁法院2021年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23107件,同比增加8.31%,结案率94.62%,为5年来最高。同时,案件审理周期显著缩短、超审限案件明显下降,与2019年相比,审理周期缩短18.8%。

数字背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辽宁法治环境建设的扎实成效。同时,法治环境的改善所释放出的预期更加令人欣喜。

——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稳定的“安全边际”,可持续发展,这,便是预期的价值!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有种下更高更密的‘梧桐树’,才能引来更多‘金凤凰’。”欧姆龙大连分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徐洪飞这样表达自己的预期。

在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欧姆龙在大连不但没有缩减规模,反而继续追加投资3.2亿元,新建生产线和研发事务大楼,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盘。

抱有这样预期的企业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华晨宝马增资项目、SK海力士项目、华能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除房地产投资外,辽宁建设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8.6%,投资同比增长23.8%,新开工建设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0.5%,投资同比增长77.1%。

——让群众在维护自身利益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拥有获得感,安居乐业,这,也是预期的价值!

2021年,家住锦州的沈女士因经济纠纷与合作商打起了官司,虽然认为自己占理,但沈女士首先想到的还是能不能在司法系统里“找找人”,为打赢官司上个“保险”。可一番“操作”下来都被对方拒绝。

怀着复杂的心情,沈女士却得到了自己胜诉的消息。“打官司看来真的不用找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沈女士感叹道。

“办事不用找关系、办案不用找关系、反映问题不用找关系”。这是辽宁政法系统向全社会发出的法治宣言,也在向外界昭示着辽宁的法治建设不仅有力度,更加有温度。

而像这样让企业和百姓暖心的举措正在辽宁不断涌现:去年以来,省法院组织开展涉市场主体超审限案件清结、超期执行案款清理和胜诉退费三个专项整治,全力解决历史欠账。省检察院全面推行“合规考察”制度,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松绑”“减负”。省公安厅全面落实“一把尺子”执法标准,开展执法办案系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问题2493个。省司法厅组织全系统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3281名律师为重点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省市两级同步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推进156个法治为民项目落地落实……

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对营商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判断为“持续好转”。“持续”代表一个过程,是我们在量的不断积累中迎接质的勃发。持续好转,意味着未来可期!

在这份报告中,一共出现过6次感叹号,“对破坏辽宁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人和事,必须坚决鄙视、坚决抵制、坚决惩治!”是其中之一。这个感叹号,体现的是省委态度之鲜明、决心之坚定。我们相信,这样的辽宁,必将使创业者更加安心、放心、舒心、专心;这样的辽宁,必将令更多人向往、引更多人扎根、让更多人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