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快讯 > 正文

大连砥砺奋进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两先区”

日期:2022-08-17 08:45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心中有方向,行动有力量。

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连“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不辱使命,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大连的事情办好,推动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以新时代“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连篇章”。

今日的大连,航向清晰,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取得了一项项高于全国、领跑东北的发展业绩:

上半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7%,增幅分别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和第四……比较优势正在放大,对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得以增强。

今日的大连,一幅幅振兴发展新图景令人振奋:

一期投资300亿元恒力(大连长兴岛)聚酯科技产业园项目、SK海力士项目、英歌石科学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连新机场、太平湾港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筑牢打造“万亿GDP城市”“压舱石”;以“绣花精神”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全面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内涵品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大连、向往大连、扎根大连;全市强化目标导向,坚持以数字说话、用结果交账,干部队伍作风更加务实。

今日的大连,动能澎湃,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来越足,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向改革要活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勇涉国企改革深水区,着力革除体制机制痼疾,让活力充分释放

营商环境是扫清制约“两先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抓手,事关大连振兴发展战略全局。

大连市把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今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便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千人大会,实施营商环境升级行动75条、223项攻坚举措,推出首批25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事项,全力建设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城市。

如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让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在大连办事方便了,成本降低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固特异、SK海力士等在大连投资的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给市委、市政府寄去感谢信,为大连营商环境的改善点赞。今年上半年,大连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8万户,同比增长19.5%。

没有高效能的基层社会治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样是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环境软实力。

继今年2月召开2000余人参加的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后,大连市日前出台《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实行“十个推进”重点任务、143项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

全市坚持强基导向,确定为乡镇(街道)增加编制1500个,增加社区工作者3000人左右,每年向基层增加财政预算3亿元,真正做到让基层“有人、有钱、有权、有事干”。

国有企业是大连振兴的“龙头”。大连吹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冲锋号,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去解决一批过去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

全市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原则,通过系统性重构,组建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农业渔业集团、文旅集团等9户企业集团。同时,围绕国有资本管理和金融资本投资,组建2户运营公司。重组后,市属国有企业由35户精简到21户,国企活力和效率明显提升。

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和大连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重组整合成立的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重型技术装备、橡胶塑料装备、压力容器、新能源装备四大板块“多点开花”,新增订货额超90亿元。

向开放要合力——发挥重大开放平台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

开放是大连最大特色,也是最突出发展优势。大连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大连市积极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紧密对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开展更多首创性、集成化、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和实践案例。

成立五年多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保持着每周至少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至少一个项目落地或开工建设的纪录,已累计推出4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保税混矿监管等三项案例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两项纳入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76项制度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高质量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落地落实,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发展活力加速迸发,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RCEP生效以来,大连市充分利用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政策红利,找准切入点、把握发力点、谋划增长点,积极推动与RCEP深度对接,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半年,大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262.9亿元,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对RCEP成员国完成进出口总额768.38亿元,占比34.16%。

释放沿海优势,加快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以大连港为枢纽的东北海陆大通道日趋繁荣。上半年,中欧班列增长47.2%,海铁联运箱量增长17.8%,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8%,增速居国内主要沿海港口前列。

“一核引领”,这是国务院批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赋予大连的使命。大连知责担责,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合作机制,形成与沿海各市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

沿海六市共同确定了产业发展等“六项协同机制”,签署了优化营商环境等“六项合作协议”,提出了共建共享的“八项倡议”,正在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落实。202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达到1.3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9%,占全省70.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9.4%,占全省69.3%。

向创新要动力——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推动创新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大连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洁净能源创新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中心,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大连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在大连英歌石科学城,一系列科学研究规划、科技创新政策相继出台,科技招商工作全面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有序展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批建设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辽宁实验室加快建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别组建辽宁黄海实验室和辽宁滨海实验室。

大力培育创新生态,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与大连产业密切相关的海洋经济装备、精细化工装备、洁净能源装备、机床和轴承5个领域、30个攻关项目扎实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28.9亿元。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实施“一高一小”企业培育工程、“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引育工程和高聚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一批网上申报1542家,增长43.3%。

工业是大连的命脉,大连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省委、省政府将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加快辽宁工业率先振兴的重大战略,要求大连在解决“原字号”上蹚出新路子,为全省作出示范。

大连市强抓延链补链工程,发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大连理工大学在石化及精细化工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着力打通石化产业由“一桶油”到“一匹布”的产业链条,已具备从炼油到芳烃、烯烃再到工程塑料、可降解塑料、聚酯、聚酯薄膜等的生产能力,形成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材料、精细化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预计到2025年,将具备万亿产值的产业能力。

实施城市更新项目,下足绣花功夫,重塑城市形象——这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遵循的方向,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今年以来,大连市以空前的力度和创新的举措实施一系列民生项目,市民获得感不断“加码”: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地铁4号、5号线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有序推进,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里程最长的城市快速路渤海大道建成通车。谋划城市更新区块类项目39个,总投资1273亿元。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42个,惠及居民10.11万户。为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全年计划新增停车位5.75万个。挂牌督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15项民生实事项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省指标的58.28%,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8.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锚定“两先区”奋斗目标,大连这艘航船奋楫扬帆、破浪前行,留下了营商环境优良、创新能力跃升、开放引擎强劲、城市和谐美丽等一道道高质量发展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