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3-17 08:54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强化数字赋能增效。
大连市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约11%。
项目引领 “三篇大文章”精彩纷呈
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项目建设现场,3栋钢结构厂房已经封顶,一座现代化的新工厂初见雏形。瓦轴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这个大项目,重点发展3兆瓦以上的大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建成后,将为我国风电新能源等高精特新装备国产化替代、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重要支撑。
大连市把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2022年,梳理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项目240项,总投资3476亿元。在一个个大项目的引领下,大连市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精彩纷呈。
“老字号”加速蝶变升级。加快推进数字赋能,累计建成6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企业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产业发展亮点频现,大船集团易地建设升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打造现代化高端船舶制造基地;通用技术大连机床企业订单和产能逐步得到释放;华锐重工成功研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铸件;大船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船、大橡塑公司研制的新型PVC四辊压延医用薄膜生产线等正式交付。产业发展品牌化愈加凸显,大连瑞光、大杨集团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榜单。
“原字号”加快延链补链。大连加快布局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项目化、清单化绘制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芳烃烯烃产业链龙头项目有序推进,恒力聚酯园开工建设,恒力石化加速成为世界一流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中石油大连石化西中岛易地升级改造项目签订协议,中触媒等一批精细化工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助推大连石化产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体系。目前,大连市已形成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新字号”不断发展壮大。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并开工建设,吉星电子高频柔性线路板、华邦化学气体纯化设备等项目开工或建成投产。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大连锐动科技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等2个应用平台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潜力单位名单;大连数据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应用服务平台、东软智慧医院项目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名单;中科创达等一批国内外车联网头部企业进驻;东软(大连)研发的T-BOX车载智能互联终端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成为全国车联网头部企业五强之一。2022年,大连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 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走进中车大连公司旅顺口新厂区,只见自动导引运输车在构架数字化自动焊接生产线的各工位之间来回穿梭,根据MES调度系统设定的程序,将生产所需的物料精准地运送到各个工位上。中车大连公司利用搬迁契机,建设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三化融合”柔性生产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企业产线数减少23.6%,劳动生产率提高46.7%。
在冰山集团,依托工业互联网5G云服务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数据价值化,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管控千里之外的工业空调设备。
大连市坚持创新驱动,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深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驱动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制定企业上云大连地方标准,推动企业上云,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
2022年,大连市工信局建立智能化改造项目库,纳入项目80项,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德迈仕精密生产线扩建、达利凯普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信息化升级改造等60个项目顺利投产。全市企业上云超万户。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完成,并与国家顶级节点联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22家,全省领先;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50万台(套)、工业APP超过1500个。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量累计达217家,占全省85%。在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连市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瓦轴集团全力为客户打造“制造+服务(研发设计、检测实验、维修保养等服务)”一站式轴承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与客户共同成长的新生态;金马衡器运用大数据、称重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计量云平台,推动衡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鑫海智桥积极打造制造业数字化管理云平台,为细分行业上云上平台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大连市拥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17户。
大连市还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工业节能节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省级绿色工厂41家,恒力石化等3家企业在现代煤化工、石油炼制、原油加工等5个行业细分领域获评工信部重点企业水效(能效)“领跑者”。2022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6.74%,工业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优化环境 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
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公司瞄准高纯电子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攻关,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补齐了高纯电子气体的短板,增强了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
凭借技术领先优势,仅有200多名员工的科利德快速成长为国内高纯电子气体和半导体前驱体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生产的高纯三氯化硼2022年获评国家级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新力的力量,是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要的生力军。大连市优化政策设计,加大服务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格局,推动一大批优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
大连市制定《大连市“十四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发挥全市服务民营企业诉求专班成员作用,做好民营企业“十件实事”协调承办工作,推动办理民营企业诉求事项;建立“包联”机制,组建全市375名“服务专员”队伍,对辖内民营企业实行网格化包联服务。“十件实事”和“包联机制”两项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宣传推广。完善服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一起益企”服务行动。大连市持续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清欠投诉线索办理等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经过多年培育,大连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9家和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461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达到17家,居东三省之首,占全省53%。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成为“大连制造”迈向“大连智造”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