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快讯 > 正文

执“生态”之笔绘写强县富民新图景——抚顺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描

日期:2024-04-12 08:19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抚顺,一座山水之城。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林水资源丰富,有大小879条河流从境内流过,更有总库容量高达22.68亿立方米的大伙房水库。

  好山、好水、好生态,是抚顺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抚顺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统一、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城镇与乡村相贯通,推动县域以振兴产业、培育新动能为主攻方向,狠抓项目、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如今,在抚顺市所辖县域,清洁能源、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强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藏”。

  特色当家 “钱”景广阔

  春季,走进抚顺乡村,目之所及,云山苍苍,秀水泱泱,美不胜收。

  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本,也是抚顺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出的累累硕果。

  绿色发展,不仅要守护好青山绿水,更要在厚植绿色家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

  “现在,我们村家家都种中草药,收入最多的人家,年收入近2000万元。”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季忠英说。目前,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在本村外种植4000亩。国内市场83%的龙胆草产自这里,全村总收入超过1亿元。全村95%以上的农户依靠种植药材走上了致富路,全村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椽子沟村许多农户已走出山沟,去外村、外省包地种植药材,享受产业增值带来的红利。

  清原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农业项目强力推进,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做强优势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提质增效。目前,全县种植龙胆草、人参、穿山龙、威灵仙、玉竹等道地中药材30多个品种,“清原龙胆”已成为一张名片,品牌价值达1.33亿元。清原县还被授予“北药道地中药材全国第一县”称号。

  以发展生态型种养业作为稳农、富农的主导产业。自2009年开始,抚顺县就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投资8934万元支持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业生产、深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促进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业发展。如今,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抚顺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县域内现有食用菌生产主体、基地100处,面积4000余亩,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黑木耳、金针菇、香菇和灵芝等产业的发展。抚顺单片黑木耳产量排名全省第一。抚顺单片黑木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抚顺县被全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

  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新宾满族自治县全面开展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行动,全县建设面积1.472万亩的中药材攻关试验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集中连片打造“辽细辛”“人参”“辽五味”等道地中药材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和示范展示。

  新宾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史峰告诉记者:“我们与辽宁省农业经济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展了平地人参、西洋参土壤改良等9项攻关实验。在核心示范基地内,安装了太阳能杀菌杀虫灯,通过多种绿色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推动新宾中药材绿色、健康、有序地发展。”

  抚顺市始终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构建了以道地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稻米、山野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均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抚顺县、新宾县被列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抚顺县获评辽宁省有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清原县、新宾县入选全省首批“四地五品”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规范试点县;清原县获评省级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试点县。

  工业提质 转型向“新”

  3月28日零时,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2号机组结束15天考核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向实现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是振兴东北重点工程、国家“十三五”重点大型能源项目。项目总投资109亿元,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40亿千瓦时,以两回500千伏线路接入辽宁电网。目前,电站剩余4台机组的机电安装工作正在繁忙推进中,力争2024年底前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抚顺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丰富优势,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全面布局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投产,积厚成势。

  锚定清洁能源产业,抚顺市活用山水资源,引进了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经过6年多的紧张施工,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已投入运行。立足优势,抚顺市做强做大抽水蓄能产业,积极推动电站二期项目签约落地。二期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二期项目建成之后,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

  清原40兆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是抚顺市引进的又一重大清洁能源产业项目。中能建投(清原)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全年可消耗农林废弃物28.4万吨,发电3亿千瓦时,供热30万平方米,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

  向“绿”转型,向“新”发展。抚顺三县依托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抚顺县重点发展铁矿、木制品深加工向绿色资源环保转型;清原县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采矿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新宾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医药健康、新材料和冶金辅助材料制造。截至2023年末,三县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7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 家。

  据抚顺市发改委农村经济科科长邵婧介绍,抚顺市聚焦项目主战场,着力优化项目服务,有效破解要素保障难题,滚动谋划推进“十四五”期间县域项目615个、总投资329.3亿元,积蓄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如今,一个个工业项目穿珠成线、连块成带、集链成群,成为撑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全域皆景 点“绿”成“金”

  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抚顺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全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产业渗透融合,逐步驶入“全域+全季”生态旅游快车道。

  4月8日中午时分,抚顺县后安镇佟庄村贵林盛农大院民宿老板宋贵林正忙着招待客人。“旅游开发让村里的青山秀水变成了金山银山,农民的收入翻着跟头往上涨……”宋贵林说,自家的民宿已经开了十多年。得益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省内外游客纷纷前来,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有30多万元。

  佟庄子村背靠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开始,抚顺县决定将三块石山开发成景区,新修了观景栈道、红色广场、观景台等。景区每年举办春季踏青赏花节、国际登山节等各类活动20余次,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名片,佟庄子村办农家乐、开民宿、销售农产品……全村民宿总户数达到70余家,近一半村民吃上“旅游饭”。村党总支书记张喜林介绍,现在,佟庄子村每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6150万元,人均综合收入5.4万元。

  凭借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抚顺三县已逐步驶入“全域+全季”生态旅游快车道,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百姓真正尝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甜头。

  清原县大苏河乡南天门村深藏在大山里,曾是省级贫困村。从2015年起,南天门村依托与红河谷漂流景区相邻区位优势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2019年,南天门村又通过招商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系列项目,建设9D玻璃吊桥、高空玻璃水滑道、高空秋千等十余个游乐项目,年游客量达10万人次。如今,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已成为继红河谷漂流景区之后又一张清原旅游的亮丽名片。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宾县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赫图阿拉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大力发展满族特色文旅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之路。如今,赫图阿拉村已形成以民宿产业为基础,集景区、民俗、文化、餐饮、休闲农业、文创于一体的文旅经济,年平均接待游客数量约为48万人次,总收入约为1亿元。

  抚顺县则以整个县区为景区,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通往三块石、天女山这两个森林公园的公路两侧,开放标准化采摘园22个,开放各类水果采摘点204个,一条绵延百里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吸引游人驻足采摘,仅梨花谷每天便可产果十余万斤。

  抚顺市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全面发展,立足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深化项目带动,凭借“绿色屏障”“天然氧吧”“矿藏宝库”“天然药园”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优势,三县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均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天女山等旅游景区穿珠成串、以点带面,形成特色生态“旅游套餐”,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构建新格局,谋求新跨越。展望未来,抚顺市将立足生态抓生态,着力筑牢绿色屏障,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等产业,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走出具有抚顺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