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5-30 08:5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眼下的盘锦大地,农户们抢抓农时,铆足干劲,全面掀起水稻插秧作业高潮,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春耕画卷。
盘锦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有序做好春耕工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83万亩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64万亩,5月底前大面积插秧结束,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沟通协作 全力护航保春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春播前,盘锦市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敦促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坚持预防为先,加强沟通协作,发布预警信息,备足春耕物资,加强农机调配,做好农技指导服务,全力护航全市春耕备耕。
“防治水稻两大种传病害——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一定要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用药剂包衣和药剂浸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灭菌灭虫效果。”日前,在盘锦市大洼区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盘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服务中心农艺师徐清云正在指导合作社负责人李继财包衣、浸种时的药剂调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确保今年水稻生产丰收,实现水稻生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4年盘锦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全程指导服务。
盘锦市科技局组织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及科技服务,从水稻良种良法上下功夫,以“科技力量”助力春耕生产。水稻专家们对水稻品种选择、工厂化育秧、苗期管理、耕整地、机械插秧等方面进行讲解。日前,盘锦市科技局还请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深入盘锦鑫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对企业日光温室春季育苗温度、湿度及苗期叶面肥科学喷施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秧苗根系发育及植株营养累积充分,并帮助企业制定相关生产管理技术方案。
不久前,在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内,电气化育秧播种机高速运转,铺土、撒种、浇水、覆土等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远处,国网盘锦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通过红外测温仪帮助合作社仔细检测变压器运行状态。测温仪屏幕上显示着变压器实时运行温度,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向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春季安全用电常识,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为确保不误农时,国网盘锦供电公司提前梳理出126条涉及春耕春灌的重点配电线路,有针对性地推出“四屏”联动供电服务模式,即用电脑屏紧盯线路负荷变化,实现科学运维;手机屏推广线上办电,实现一次不跑;红外屏广泛应用红外测温,实现精准运维;推广无人机操作屏巡检,实现智能运维。以多重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电。
“有了这笔资金,今年春天我们可以扩大耕种规模了,工行‘种植e贷’业务真是及时的春雨啊。”大洼区田庄台镇白家社区水稻种植大户孙景旭兴奋地告诉记者。
为做好金融支持春耕备耕工作,工商银行盘锦分行按下春耕贷款投放“加速键”,为春耕生产施足“金融底肥”,一季度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8700万元,同比增长14.37%。
藏粮于地 建好高标准农田
在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农机手正驾驶着钵苗移栽机有序穿梭在田间,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摆放在插秧机载秧台上的一盘盘水稻秧苗随着插秧机前进的节奏,整整齐齐地插进水田肥沃的泥土中。
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如介绍,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公司育苗和插秧采用的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10项新技术之一——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为了充分增加农田土地的使用面积,做到增产增收,今年,公司还对水稻种植基地进行了改造,把原有的小格田改造成大格田,建设成集现代农业、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于一体的示范区。
近年来,盘锦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出大格田改造工程、“盐改水、旱改水”工程,想尽办法“挤土地”。通过在稻田地修建地下灌溉水管线、剔除地垄沟改成大格田、改食盐晾晒场为水稻田、改旱田为水稻田等办法,改出一大批高标准沃土良田,筑牢“粮仓地基”。
正在建设的盘山县太平街道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0.63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0.56万亩。这个项目通过实施大格田改造工程、沟渠路一体化工程、智慧农业工程,推广农田作业远程监管、自动化灌溉、无人机变量施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水稻钵苗机插等农机及农艺新装备新技术,打造出“高标准农田+金融+产业+精准农业”新模式,示范引领稻蟹产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在实践中,盘锦市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围绕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建设内容,结合国土空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资源利用等规划,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通过桥、涵、闸、站、电全面配套,沟、渠、田、路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形成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业田园化新格局,达到了规划设计的“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9年至2021年,盘锦市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达41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49万亩。2022年度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1个,建设任务7.05万亩。2023年盘锦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45万亩,其中新建2.99万亩,改造提升7.46万亩,截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悉心培育 提升大米美誉度
盘锦市处于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内,盐碱性土壤、丰沛的辽河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多年深耕品牌,盘锦大米已成为这个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之一,成为辽宁省首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殊荣,并进入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和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名单,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
2023年,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达到592.42亿元,再度蝉联辽宁省农业区域品牌榜首。
成绩面前,盘锦市清醒地认识到,盘锦大米品牌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往全市水稻品种以盐丰47为主,该品种由于长期没有提纯,品质不断下降,而其他新培育的优质品种占比很低;从品牌格局看,盘锦大米品牌较多,存在单一品牌知名度弱的情况;从市场格局看,盘锦大米种植、生产加工企业市场集中度偏低,产品标准不统一,导致中低端市场份额较高,高端市场份额偏低。
叫响盘锦大米,种子是先导,资源是核心,品牌是关键。去年,盘锦市专门召开盘锦大米品牌提升工程行动会议,出台实施方案,全力整合大米品牌,精心推出“红海滩”种子商标,由盘锦市农业发展集团作为商标持有人,将优质品种“锦稻109”更名为“红海滩1号”并大力推广。在盘锦大米地理标志基础上,重点突出“红海滩1号”水稻品种,作为对外统一品牌进行宣传销售,向中高端市场进发。
“红海滩1号”具有外观品质好、加工品质高、营养品质好、食味品质醇香等特点,而且抗病、耐寒、耐旱、耐盐碱,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壤种植,尤其适合盘锦市独特的种植模式——稻蟹共生种养模式,目前已在全市重点企业和种植大户中广泛推广种植。
为了促进品种推广,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方案,对规模化种植“红海滩1号”等优质水稻品种面积500亩(含)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单位和科研单位给予补贴,推动品种优质化,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