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快讯 > 正文

以诚相邀 广聚英才——来自新时代锦州人才振兴大会的声音

日期:2024-06-28 08:26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实现锦州全面振兴,基础在人才、动力在人才、希望在人才。在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锦州人才振兴大会暨“锦绣英才”发布典礼上,锦州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发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人才新政,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平台建设、服务保障4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展现出引才聚才的满满诚意,聚焦产业需求靶向引才,整合资源高效育才,强化服务用心留才,着力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聚焦需求靶向引才

  6月21日,新时代锦州人才振兴大会暨“锦绣英才”发布典礼召开。这是锦州市近年来召开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最广的一次人才盛会,来自国内省内知名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发展。

  “锦州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以更实举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锦州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逐渐形成人才汇聚、人才回归、人才兴业的发展态势。通过今天的盛会,我深刻感受到锦州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的决心,也相信锦州一定会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成为人才发展的热土,生活的乐土,创业的富土。”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潘一山如是说。

  本次人才大会,锦州市向12名院士专家发放聘书,并对高校名师、金融之星、优秀工程师、青年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锦绣英才”进行表彰。对这些高层次人才进行隆重表彰,释放出了锦州市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4年前,90后的常鑫选择回家乡发展,成为锦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的一名副教授,致力于新型药物治疗系统的研发工作。依托省级平台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学科优势,她积极申报并获批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次获评青年拔尖人才,也是实至名归。

  在渤海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任副院长的2017年浙江返辽博士鄂涛表示,不选北上广深,是因为“锦州更有性价比!”锦州市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目前,鄂涛已经培养出12名博士生,且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留在锦州本地发展。

  近年来,锦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靶向引才”,制定出科技产业人才招引地图。围绕全市主导产业人才技术需求,梳理汇总各领域优势高校院所和人才技术资源,绘制主导产业全国专业人才(团队)目录,切实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契合度。2023年,全市引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162人,实现高校毕业生来锦留锦1.54万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3万个。

  本次人才大会上,锦州市再一次对引才政策进行全方位升级,发布《关于加快开发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人才新政,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平台建设、服务保障4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条条真情、款款实意。特别是在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方面继续“加码”:对新引进培养并全职在锦州工作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省级及相当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引才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以个人工资、薪金构成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国内外科技人才,给予连续3年每年最高5万元的奖励;在“锦绣英才”工程中设立“博士入企服务”专项,每年评选100名优秀博士,给予相应奖励……一系列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新政,力求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锦州、扎根锦州,成为锦州市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整合资源高效育才

  一个城市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升本地教育质量,打造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锦州市拥有高等院校9所,在校师生12万人,博士生1500余人。拥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42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98家。还有东北地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华为辽宁大区(锦州)云计算中心,具备培育优秀人才的沃土。近年来,锦州市深入实施“兴锦人才计划”,强力推进“领军人才+创新企业”模式和创业创新“百千万”工程,在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升级的科技前沿,在服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条战线,培育出一批共襄振兴大业的“锦绣英才”。

  以本次人才大会为契机,锦州市与省内46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锦州5市建立起人才发展协作机制,来自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等驻锦高校的164名博士入企服务,全面搭建区域间、校地间、校企间深度合作平台。

  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斌表示:“沈阳农业大学此前与锦州市在黑山肉制品加工、义县花生、北镇葡萄等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很好的合作。人才新政的发布,让我们对锦州市的发展更加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将把人才、技术、科研等更多资源聚集到锦州,助力锦州市培育更多高层次农业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在本地培养出来的人才,对城市有着更深厚的情感和归属感。同时,本地培养的人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循环。为此,锦州市将持续放大“双千亿”产业集群磁吸作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阵地作用,加快人才和产业的双向奔赴,推动人才资源向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产业园区集聚,为广大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平台。

  强化服务用心留才

  想留住人才,就要满足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锦州市给了人才最高礼遇,不仅有真金白银铺就的“来锦路”,更有“引凤筑巢”的“留锦策”。

  辽宁华电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远飞告诉记者,在来锦州创业之初,他不仅得到了三年专项基金扶持,还获得了市里帮忙对接的各项资源。同时,锦州还为他提供全方位生活保障,包括配偶对口安置、子女安排入学等,让他毫无后顾之忧。在办理孩子转学手续时,从提出意愿到专人对接办结,一共只用了几天时间,这样的效率和诚意让他更能塌下心来好好在锦州干事创业。

  为把人才留住用好,锦州市千方百计解决人才“关键之事”。一方面,强化金融支持。用好用足“双创发展基金”,对人才项目和企业最高支持1000万元;用好用活“人才贷”,对人才项目和企业,采取信用、担保等方式,可申请单笔最高1000万元贷款。

  另一方面,持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全职引进的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以及新引进的博士,其配偶可以对口安置。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可分别享受一次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小学、初中的待遇。此外,在住房方面,对国家级领军人才,免费提供最长三年的人才公寓或给予相应的租房补贴;全职引进的博士,在锦州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最高5%优惠;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1.2至4倍。

  一系列掷地有声的人才政策背后折射出的是锦州市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的行动,是不遗余力支持人才心无旁骛、潜心干事的决心。锦州市始终坚持做好各类人才的“贴心管家”和“坚强后盾”,积极营造稳定良好的工作生活舒适圈,解决好人才身边的大事小情,让“说到做到”的人才服务口口相传、时时可见,不辜负各类人才对锦州投下的“赞成票”“信任票”。

  过去一年,来锦留锦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增长。锦州市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全面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体系,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彼此成就,让人才在锦州能够落地生根,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