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快讯 > 正文

兴富民产业 优人居环境——北票市推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日期:2024-07-05 08:42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今年以来,北票市聚焦地区发展实际,不断做强优势产业和发展基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工程,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延伸农业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力建设农业强县、食品工业大县和种业创新大县。

  北票市将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全面构建“5项主要种植业+3个养殖业基地”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高标准农田 壮大综合生产能力

  6月26日,记者在北票市哈尔脑乡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看到,被挖掘机整理过的农田地块平整划一、连绵成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农田旁的智能一体化首部枢纽内,科技感十足的检测大屏、自动过滤器、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了耕种管理自动化,农户只要通过手机就能监测土壤环境及水电信息,并可遥控管理。

  北票市光照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2800小时至3000小时。交通条件便利,公路以贯穿关内外的大动脉101国道和305国道为轴心,京四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距朝阳机场45公里,距锦州港150公里,交通线路纵横交错,区位优势明显。

  北票市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县域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壮大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北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86.61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48.77%。

  北票市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全面升级设施农业温室建设标准。升级后的日光温室,棚体后墙厚度由2.5米增加至2.7米至3.5米,棚体矢高由3.5米增高至4.75米,棚体跨度由7米增加至8.75米,温室最低温度提升至7℃至9℃,更利于黄瓜、茄子、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的种植,效益提升可达20%至30%。

  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业占有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北票市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供政策支持、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建设示范区等方式,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并通过建设自主品牌、推广统一包装、提升生产标准、申报绿色食品标识、扩大高端水果型蔬菜品种种植面积等,全面提升本地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023年,北票市在哈尔脑乡创建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涉及新亭、下杖子、平洼三个村,总投资2650万元,计划建设面积5385亩。哈尔脑示范区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突出技术先进、示范引领特点,建设数字农业智慧管理中心,安装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等设施,利用手机遥控对水电进行操作管理,全面实现对土壤环境及水电信息的全过程监测。同时,依托农事企业打造北票粮食绿色品牌,实现耕、种、防、收、销全链条现代化管理模式。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使用,大幅提升了北票市农田抗旱应急能力。“我们通过土地整理、高效节水、土壤改良、耕地地力提升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机械化耕种水平,改变了农户‘等雨种地’‘靠天吃饭’的局面。今年,北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预计11月底前完工。”北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还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实施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预计项目区粮食产量亩均可提高100公斤以上。”

  发展设施农业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6月27日,走进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一排排新建的设施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整齐排列。大棚内,番茄长势喜人,种植户韩凤杰正忙着进行绑枝打杈,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精心管理,他家两座大棚的番茄早早被客商全部预订了。

  作为北票市地方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北票番茄”成熟度好,呈高圆形或扁圆形,果个均匀,果实硬度高,果面清洁,整齐度高,且维生素C、钙、硒、铁和番茄红色素含量等内在指标明显高于同种产品。

  20世纪80年代,北票市开始种植设施番茄。经过多年的发展,番茄已成为北票重要的设施蔬菜品种。目前,北票市设施番茄年种植面积达6.3万亩,年产量36万吨以上,销售额19亿元以上。2012年,“北票番茄”获得农业农村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6月,北票市被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日光温室越夏番茄第一县”;2013年12月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果菜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第一县”荣誉称号。

  如何发挥好“北票番茄”等品牌作用、更好地推动北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摆在北票市农业农村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北票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设施农业项目建设为基础,通过企业式运营,带动北票设施农业向高标准、高质量、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坚持以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园为基地,提高品种质量,推动设施农业产品迈向高端市场,提高设施农业亩均收益,推动设施农业由阶段性生产、季节性上市的传统模式向着全年覆盖、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转变。

  同时,北票市还积极拓展设施蔬菜品种,食用菌等一系列设施蔬菜品种“走”进乡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其中,北票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发展壮大羊肚菌在内的食用菌产业,进一步调整设施蔬菜结构和减少种植成本。截至目前,北票市羊肚菌等食用菌产业发展面积超千亩,鲜菌年产量500吨左右,效益达8000余万元。

  为有效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北票市主动牵手各大农业科研院所,他们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设设施农业创新中心,引进推广最新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装备。同时,筹备召开全国设施农业高标准化生产现场会,通过合资合作拓宽北票设施农业发展空间,健全设施蔬菜产销链条,逐步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将农艺和农机有效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整治人居环境 打造宜居宜业乡村

  盛夏之时,走进北票市凉水河乡高台村,微风轻拂,鸟语花香,一栋栋屋舍立于路旁,一串串花朵探出院墙,村民或是在广场上健身,或是在长廊里聊天,好不悠闲。

  “以前,村路两边堆放的都是柴草,垃圾也是随处见,环境那叫个脏乱差。现在,美丽示范街建成了,村里不仅建了小广场,还配备了垃圾桶,安排了专人打扫卫生,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相当满意了。”高台村村民赵日华高兴地向记者讲述着村里的变化。

  近年来,北票市聚焦农村环境卫生短板、“两基”建设短板,以强有力的举措,级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内外兼修、神形兼备、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北票市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北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北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突破年行动方案》《北票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试点县实施方案》《北票市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操作指南》。经过实践探索,创新提出农村环境整治“1188”模式,即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科学规划乡村建设一张蓝图,落实“八个一”建设任务,推进乡村“八化”目标。每个乡镇根据自身情况打造一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条生态观光示范路、一批旅游休闲示范点、一条城镇建管示范街、一个群众活动示范广场、每一个村委会所在地示范组,建设一批美丽示范庭院,加快推进农村实现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治理常态化、服务便捷化。

  为更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北票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谁来干”“怎么干”等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党建引领、标本兼治、全民参与、典型示范、建立标准、适度投入”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委、政府常态化调度、县乡村领导包保、机关干部常态化参与、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清(扫)运、标准化实施等10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干部带头干,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让党旗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高高飘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集中清理积存垃圾来“治标”;建立“户减量、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运转体系,按标准配置保洁员和大中小型保洁车辆,以推动农村垃圾减量清运、常态化保持清洁来“治本”。

  北票市深入开展美丽示范村、美丽示范庭院建设,每个乡选择一个村开展垃圾减量和定时清收试点,常态化开展督考检查、拉练评比,总结推广机制建设、载体设置等经验做法。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推广“道德银行”“积分制”和“红黑榜”,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全过程,构建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的良好格局。以“扫干净、码整齐、拆通畅、清沟渠、保常态”为标准,开展“一拆三清五化一改”行动,建设整洁宜居乡村;制定乡村建设操作指南,打造产业美、村庄美、庭院美、风尚美的“四美”示范乡村。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力军。北票市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群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高标准实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在村路改造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就地取材,保留乡土风貌;推广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彻底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同时,全面推行“自建模式”进行户厕改造,由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农户按照标准建设,建成验收达标后,领取补贴,改造后使用率和满意率达到100%;积极推广“门前三包”、群众认领、组建受益者协会等方式,保障各项工程建设完成后得到良好管护,持久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