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6 08:4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成为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自然资源部征集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旨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展现矿区生态修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业高质量发展。
12月4日,鞍钢矿山生态园中,挖掘机挥舞着机械臂,修建花海栈道的地基;工作人员穿梭在树丛中,剪下树冠上多余的枝条……“以前只能在主路上欣赏花海,明年栈道修好后,游客就可以步入其中,近距离欣赏花海了。”鞍钢资源有限公司鞍山综合服务分公司生态园管理办项目主管张舟说,生态园的花海每年盛放两次,4月份是油菜花,7月份是波斯菊。6万平方米怒放的鲜花非常漂亮,工人们喜欢在花海中拍照,特别出片儿。
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开采历史悠久,为新中国和鞍钢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孤山矿区原本并没有山,这山是由废弃的矿渣和岩石堆积而成的。被称为“亚洲最深露天铁矿”的大孤山铁矿从1916年开始挖掘,经过100余年的开采,地上300米的山丘变成了如今深达地下400米的矿坑,这个矿坑能容纳20多个鸟巢体育场。连年的开采,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排岩场、尾矿库成为矿区造型奇异的“疤痕”。
近年来,鞍钢矿业公司对大孤山矿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先后修复排岩场79公顷,新增林地411公顷,种植树木360余万株,同时,建成鞍钢矿山生态园。“生态园这里原先是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排岩场。那时,刮起风来,2米外就看不到人了。”鞍钢资源有限公司鞍山综合服务分公司生态园管理办主任李辉说。
2004年,大孤山矿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复垦前,有的排岩场偏坡达到60度,站着都费劲。工人就在上边钉个桩,桩上系根绳,大伙儿拽着绳,一个传一个,把绿植栽上去。当时缺土缺水,工人就把树苗种在装满土的编织袋、柳条筐里,连筐带树一起放进石头坑,用可降解袋装满水放在树苗旁边,采用滴灌法浇灌,再调配水车协同洒水。
“那时,生态园建设场景特别壮观,最多时有上千名工人在园里搬土、种树。”李辉说,当时,工人们进行了反复实验,最终选择种植耐旱、耐瘠薄、固土力强的刺槐作为主打树种种满了生态园。经过20年的不断平整、回填和复垦,大孤山铁矿已旧貌换新颜。在大孤山生态园里,种植了桃、李、杏、枣、苹果、山楂、南果梨等20余种果树,实现了“两季结果、三季观花、四季常绿”。生态园里的瓜果梨桃摆上了矿工的餐桌,每逢节假日,许多人前来生态园休闲娱乐,参观“排岩场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据统计,二十几年间,鞍钢累计完成矿山复绿3800余公顷,复垦率达91.6%。如今,矿区绿地仍以每年2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一代又一代鞍钢人让一座座矿山披上青绿,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真正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