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县快讯 > 正文

锚定“两先区”战略定位 落实“六个建设”目标任务
大连:奋楫争先 高质量打赢决胜之战

日期:2025-03-05 09:36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早春大连,奋勇争先。招商、签约、开工、投产;首家、首单、首发、首航……抢先抓早,火热开局。

  产业向新,开放提速,改革深化,项目加力,民生加温,城乡振兴发展图景春潮澎湃,活力盎然。

  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今年以来,大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扛牢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重任,锚定“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两先区”战略定位,以“六个建设”为重要任务,以《提升清单》为重要抓手,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走在前、作表率,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高质量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又高又新

  挺起产业“脊梁”

  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产业一马当先。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连市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于争先。

  2025年,开局不凡:低空经济起飞、氢能产业园开园、高性能算力上线,新质生产力勃发;石化、船舶重工等传统产业增“智”添“绿”,专项提升、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引擎强劲,英歌石科学城发挥效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同步提升。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1月14日,大连市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展示的丰富应用场景十分吸睛:“(大连)东港—獐子岛”低空载客航线首航,原本5小时的陆海路程缩短至22分钟,“低空出行”照进现实;党报党刊长海县投递试飞成功,海岛物流配送将凭“空”添翼;“空中看大连”文旅项目已定,飞行线路呼之欲出;365天备勤的直升机随时起飞,担负森林防火巡查和灭火任务……

  今年是大连市低空经济落地之年,将以商业化应用场景“飞起来”为牵引,实施五大工程、30项重点任务,全链条兴产业、全领域拓场景、全要素强支撑,加快建设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示范区和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

  数字技术、数据平台同样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是产业竞争高地。

  2月25日,大连数谷高性能算力上线并完成DeepSeek-R1全系列模型本地部署。作为大连市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核心区,大连数谷正式进入“智算赋能”新阶段,成为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模型容纳能力最强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产业提供从智能算力调度到全流程技术支撑的一站式服务,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普惠算力、技术赋能及联合创新支持。

  氢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新风口,也是绿色发展的新领域,大连市抢先布局,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氢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月27日,作为东北首个氢能产业园区,大连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正式开园,入驻的国创氢能、国科绿氢等企业投产运行,大检集团氢能检测中心二期等8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绿氢示范应用、氢能装备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等多个领域,园区实现氢能产业延链、固链、强链发展。以金普新区为代表,目前,大连市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检测服务、示范应用等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定快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突飞猛进。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是大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抓手。2月18日,大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大会召开,签约项目34个,涉及投资额50.5亿元,构筑绿色智能产业链,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方向培育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建造和修理改装基地,到2027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深化改革

  高昂开放“龙头”

  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大连市改革破障、开放聚力,更好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上勇于争先,以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动力、释放潜力。

  今年,大连市的“新春第一会”依旧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现场发布6.0版提升方案,围绕重点改革、执法监管、对外开放、产业服务和地区品牌“五个提升”推出48项举措、12个地区品牌。随后连续召开5场新闻发布会,各行业、各部门锚定“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任务,各自出实招、亮承诺,营造亲商富商安商良好氛围,厚植发展沃土。

  不断升级的营商环境让发展的“堵点”少了,投资者兴业的劲头更加高涨了。

  在1月15日恒力重工二期“未来工厂”投产仪式及2月18日召开的大连市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大会上,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多次以恒力在大连的发展历程推介“大连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干事创业的宝地”:19个月建成全国首个民营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13个月建成150万吨乙烯项目;用时5个月,恒力重工“未来工厂”迎来投产……15年时间已累计在大连投资3000亿元。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开放是大连的城市基因也是引领振兴的使命。

  今年伊始,大连市以口岸为代表的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图景向上向好:东北首单陆路启运港退税货物经由大连大窑湾港离境,发往安哥拉;长春—大连港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首发成功,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再添动力;1月份,大连集装箱公共精品班列量同比增长8%,现场装箱量同比增长超六成,外贸海运订舱量等经营指标也实现大幅增长;2月,全球运力第一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将大连港纳入其全球主枢纽港布局,同时推出大连—欧洲、大连—地中海两条新集装箱航线,直达英国、德国等国的重要港口,充分满足东北腹地企业与欧洲、地中海地区间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设备等产品的进出口需求。

  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好消息还在上新:2月28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宣布,5月将首次以大连为母港开启国际邮轮航线。

  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大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48%,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总规模占全省超60%。

  2月28日,大连市举办2025年跨境电商发展峰会,现场12个跨境电商重点项目签约,涵盖跨境支付、跨境服务、平台建设、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着力打造立体化、协同发展的跨境电商体系。

  大连市明确,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企业规模化出海,对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海外营销体系建设、出口国际物流费用、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深耕“跨境电商+大连制造”发展模式,设置出口前置仓,打造出口选品中心,着力形成腹地货源在大连集散出海的态势。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提升航运中心能级、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深入实施大连自贸片区提升战略、做实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扩大向北向东开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一系列建设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的部署正在全力推进中。

  抓大引强

  加力项目建设

  2月24日,东北最长跨海大桥——大连市长海跨海大桥项目启动的消息聚焦各方关注:这是我国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陆岛公路项目,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陆岛大桥,总投资79亿元,全长25.5公里,其中海域段长约19公里。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计划2029年建成通车。

  该项目将突破目前陆岛连接交通瓶颈,实现陆岛快速和全天候通行,进一步完善国家公路体系。同时,这也是一座助推海岛经济腾飞的发展之桥,实现海岛和大陆侧快速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长海海洋渔业向深海、集约、高端转型,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整体带动长海县经济全面高速发展,成为大连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新的发展空间。

  项目建设是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大连市抓项目促消费,全力扩大内需。今年一季度,全市重点开工项目242个,总投资1199亿元。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大连市一季度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体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1.5%,总投资同比增长99.2%。

  产业项目占比高,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绿色石化、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开工产业项目,占全市项目比重达60.7%。新开工的大连融科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孵化平台是英歌石科学城开城以来首个落地开工的产业项目,将打造“技术研发—工程实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引领新型储能向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构建具有辽宁、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储能产业体系。

  亿元项目创新高,一季度拟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1个,同比增长42.4%。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同比增长164%。

  加强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全要素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免税经济增量活跃,剧场经济、赛事经济、冰雪经济、邮轮经济协同联动发展,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眼下,遍布城乡的在建项目火热推进中。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的人工岛内,设备林立,车辆轰鸣,千余名建设者奋战在填海、地基处理、航站楼工程现场,干劲儿“满格”,各工程项目及配套建设并联推进、高效衔接,多线并进会战。

  在大连西中岛石化园区,总投资超120亿元的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自去年3月开建,一天不曾停工,全力确保一期工程今年5月投料试车。该项目建成后,主要产品聚烯烃弹性体能够实现50%进口替代。

  牢固树立“抓实项目就是抓实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分级分类调度、“赛马”激励、督导检查“三项机制”,有力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央地合作项目、社会民生项目提早开工,加速显现“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今年以来,大连市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多点开花。

  城市更新

  增进民生福祉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大连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快马加鞭。

  2月28日,《大连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正式发布并实施,这是东北地区首个市级相关导则。

  该导则结合大连地理环境与市民需求,围绕宜居空间、适应气候、全龄友好、绿色智慧、低碳减排、市场需求6个维度,构建高品质住宅技术体系,指导打造具有“大连特色”的“好房子”。

  此外,2025年,优质教育、智慧医疗、就业保障、养老服务、文体惠民、安心食品、停车资源、交通优化等大连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由相关责任单位加紧落实和推进,让“幸福大连”成色更足、可感可及。

  年内,大连市将持续扩增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提供公办学位108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增加公办学位5000个。

  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家门口”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畅通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微循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

  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完成适老化家庭改造3500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农房改造,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105个。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数据、算力、充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2.41万个以上。持续开展691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让市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打造2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整合周边公共机构、经营场所等单位(区域),构建区域、体系、生态较为完备的12个样板片区。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1000场,新建改造市民健身运动场地330片。高水平办好大体联世界杯等赛事,让处处健身、家门口看大赛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

  向上游、奋力攻坚;向一流、勇于争先。大连扛牢使命、实干笃行,坚决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以“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绩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