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7 09:21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3月26日,九方禾谷艺术馆汉林投资一行来了;3月25日,辽宁省气象局一行来了;3月24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一行来了……平均每天一个。这是从周一开始3天内来到丹东的客人名单。
年初以来,这样高频次的对接在丹东一直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丹东市委主要领导就与来自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企等30余批次来丹客人进行了点对点沟通,面对面交流,这还不包括“走出去”的数据。
聚焦“再造一个新丹东”目标任务,丹东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勇于争先,奋力推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打好主动仗
2月5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驻会会长陈鹤平一行再次来到丹东。双方就进一步推进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新年伊始至阳春时节,像这样“请进来”的鲜活画面在丹东一直上演。
粗略盘点年初至今丹东纷至沓来的客商名单,你会发现,国家电投集团公司、中建一局东北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公司、华电辽宁能源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来了,中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绿城康养集团有限公司也来了,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新疆西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外交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都来了。
当然,不仅仅是数量众多的“请进来”,也有积极踊跃的“走出去”。
“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走请’活动204次,其中,‘走出去’招商27次,‘请进来’招商177次,开展特色招商推介会23次。”这是来自丹东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的一组数据。
让人欣喜的还有另一组飘红的数据:招商冬季会战中,全市完成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23.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6%,全市共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03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丹东市招商引资一季度开门红已成定局。
各路客商和资本云集,彰显出外界预期持续向好。其实,这也是近一年来丹东的常态。
认真梳理丹东越来越大的“朋友圈”,包括央企、大型国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也屡见不鲜。究其内在逻辑,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原因,更在于丹东市营商环境优越,发展机遇空前。
以思想变革之刃,破理念作风之冰。2024年下半年以来,丹东市通过持续开展头脑风暴,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中进一步理清新思路、确立新目标、推出新举措,干事创业氛围越发浓厚。这一点,在项目招引之“变招”上表现得极为明显。
方向正确,方法为王。去年年底,丹东市召开招商引资冬季会战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抢跑”部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随后,聚力改革创新,聚焦招大引强,具体动作一个接着一个,精彩一幕赛过一幕。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冬季会战期间,丹东市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锚定产业集聚重点区域,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成倍增长。到资项目中,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23.1%,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内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超出全年目标任务8.9个百分点。
近悦远来,风光更好。这就是今天的丹东,有所作为也大有作为的丹东。
吹响冲锋号
3月17日,天达仓储工业园区项目在丹东高新区开复工。
天达仓储工业园区项目是高新区“4+1”园中园的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占地88亩,总投资1.25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9亿元。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一期主体建设,其他配套及附属设施建设正在施工中。
同日,丹东汤池经济开发区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总投资2.74亿元,拟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孵化器,引进“专精特新”精密制造企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生命周期发展产业链。预计今年10月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缴纳税收1500万元,新增就业1000余人,将有力推动区域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振兴区建立了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实施“专班推进+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照既定计划进程有序推进。各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开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组组镜头的背后,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建设热潮。今年,丹东8个项目列入央地合作省级重点清单,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续建项目4个,推进前期项目1个。截至目前,中车风机大部件装备制造、风机电气控制装备制造、锂电储能设备制造、上海电气新材料制造4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金山热电二期1×660MW热电联产扩建工程计划于6月初全面开工建设,中交现代化海洋牧场计划6月份开工建设,华电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加速推进。
以“拼”的干劲抢进度,以“优”的服务强保障,以“争”的意识抓招引,以“新”的思维谋未来。开年伊始,丹东市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起步就冲刺。2025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为8%以上,全年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20个,总投资1592.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7.6亿元。目前,全市一季度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35个,实现应开尽开;谋划储备重点项目902个,总投资49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0个,总投资4695亿元。
掌控总枢纽
3月21日起,铁路丹东站加开沈阳至丹东、沈阳至丹东至大连多趟往返夜间高铁列车。
伴随着这一利好,连日来,丹东市文旅广电局组织旅行社、餐饮、酒店等筹备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设计了“一日游”“两日游”等多条主题路线。同时,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安东老街合作,推出夜间消费项目,并协调商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发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行动,全面提升景区、酒店、餐饮等服务品质;丹东市公交集团迅速行动,积极优化夜间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增加102线路、303线路夜间班次,方便旅客出行。
事情看似不大,却折射出丹东持之以恒转作风、强保障的决心。
近年来,丹东以超常规举措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扎实成效,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还站上千亿元台阶。
刀刃向内,丹东也清醒地意识到,全市仍存在着资源利用不足、底数不清,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等问题,这些都是打开振兴发展新天地途中的“拦路虎”。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聚焦“再造一个新丹东”目标任务,在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同时,丹东建立系列工作机制,高位推动,不断夯实三年行动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力量保障。
坚持树“假想敌”、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坚持抓“一把手”保决策、抓一班人保执行、抓考察评价保落实;
构建指挥体系扁平化、战术体系实操化、保障体系可量化,监督体系闭环化的体系;
以上率下抓落实、抢抓机遇抓落实、攻坚克难抓落实、提高标准抓落实、激先敦后抓落实。
从思维理念到目标举措,再到实践路径,丹东如掌控总枢纽般抓住思想观念这个根子问题,从机制、手段、方法、作风等方面入手,建章立制,常抓长治,带着干、教着干、学着干、逼着干。
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谋划项目,赴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招商引资;逐个县(市)区、逐个项目精准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先后两轮深入8个县区(经济区)现场办公,建立“日周旬月季”调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听取所有副市长、副市级领导分管工作汇报,逐个过堂调度……
丹东市副市级领导按照分管工作,包保地区开展“走请”招商活动60次;
各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次数同比增长60.6%;
凤城市党政主要领导冬季会战期间超额1倍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
宽甸满族自治县、元宝区、东港市已提前完成全年谋划储备招商项目任务;
合作区成功转化总投资20.1亿元的亨通海缆制造产业项目;
……
如今,在丹东,像这样以过硬作风、拼抢姿态抓落实的生动实例举不胜举。已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丹东,必将会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丹东战场的全线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