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高校 > 正文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1+4+N”党建模式

日期:2023-01-10 08:05来源:辽宁高校党建次阅读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治立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1+4+N”模式全面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为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主要做法

  突出一条“主线”,强化政治引领“聚合力”

  学校党委聚焦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强化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了全校上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党建工作格局,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抓好升级版“三项重点工作”和升级版“三件大事”,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水平,在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承担起国家民委直属高校所应承担起的职责和使命。

  坚持四个“党建+”,激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动能

  一是坚持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学校党委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党委书记专题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两咨询、三评估”,建立党委常委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

  二是坚持夯实组织基础,筑牢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成立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带头抓基层党建工作,选优配齐基层党组织书记;完善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委常委、校领导联系基层党支部、青年教师、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党外代表人士、学生班级和困难学生“七个联系”制度;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双带头人”;抓实政治理论学习,编制《校院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开通“大连民族大学”学习强国号,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学习的制度规范和指导培训,夯实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党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的鲜明主线,通过“十个较早”举措,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校领导集体备课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编写了20万字的校本讲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形势与政策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通识课等建立起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教育全覆盖;构建“每名老师都是思政老师,每门课都是思政课,每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提出构建“大学风”和“有高度的学风”,明确班导师“五抓”工作职责以及“1345”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四是坚持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符合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大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培育,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不断健全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推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区建设,设立了“学科特区”“学院特区”“专业特区”,“优”中做“优”,“特”上再“特”,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激发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办学重心下沉,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有效加强人才工作。

  拓展N条“脉络”,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学校党委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民族大学的鲜亮底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健全服务民族地区的长效机制。连续10年组织119人次干部教师、10个科研团队赴贵州铜仁担任脱贫攻坚联络员。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鼓励支持教师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发展提供有效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积极对接内蒙古巴林右旗、广西德保、江西乐安,做好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任务承接工作。全力打造与贵州省铜仁市、大连金普新区校地合作示范区。

工作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全校40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实现“双带头人”,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学校党委获得“2019年以来全省高校基层党的建设优秀成果”、获评全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有国家级样板支部2个、国家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级样板支部6个、省级红旗党支部2个,省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点3个。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发展。近年来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硕士点8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师中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优秀人才140多人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7个,获批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获批2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量位居民族院校并列第一、辽宁省并列第二。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工程专业认证,给予高度评价。获批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大思政课”建设、“三全育人”等工作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