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营口:让红色基因显性传承

日期:2023-01-11 08:15来源:营口发布次阅读

  “1927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奉天支部营口小组在营口县立师范中学校诞生了……”走进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透过智能讲解系统,“营口红船”的故事扫码可听。

0110营口1.jpg

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

   纪念馆一隅,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将人们带入95年前的情境:以营口县立师范中学校数理化教员身份为掩护的中共党员周东郊,在秘密发展了一名钱庄伙计、一名水产中学职工、一名码头工人为党员后,建立起营口市第一个党组织。此后,来自不同行业的4个人在教员、学生和码头工人中访贫问苦,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真理的火种照亮了这片土地,红色基因逐渐融入辽河儿女血脉,营口的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0110营口2.jpg

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内的营口第一个党小组会议仿真现场

   90多年后,营口市在“红船”启航地的旧址上建起一方纪念馆,为追寻中国共产党在营口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提供了载体和阵地。

  在红色血脉的赓续相传中,营口市自上而下引领,注重发掘、梳理在党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资源和家底,立足红色遗产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地方红色故事可听、可见、可感,让红色的基因以“显性”的方式传承。

   在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全体村民搜集了老照片、老报纸、老物件等约百件展品,完成了革命烈士事迹和“七一”精神等相关史料的整理,建成七一村村史陈列馆。这里既有丁隽一、吕庆余、王希珍烈士的革命故事,又有当地村民艰苦奋斗将贫瘠山坡地改造成高产田,创造远近闻名“轿顶精神”的历史。人们慕名而来,汇聚在这座以党的生日命名的村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光荣!”是全村老小的共识。

0110营口3.jpg

七一村村史陈列馆展馆内老物件大都来自村民捐赠

  这样的地理认同并非个例。沿着营口的红色足迹行走,有许多以人名命名的地名,生长于英雄山乡的人们有着天然的自豪感。这些名字所代表的红色资源,也在日渐发挥更大效力。

  盖州市杨运镇,镌刻着“杨运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耸在苍山茂林之间。50多岁的韩家德将从父辈口中听到的杨运故事讲了半辈子。遇到外乡人,他常将人领到纪念碑前,开启一段仪式感满满的讲述。

  韩家德口中的英雄有血有肉:“杨运牺牲的时候才二十多岁,这么个半大小子只身追土匪,直捣老巢,这种魄力是我最佩服的!”此外,杨运带领群众开展除奸惩霸、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等斗争的事迹经他描述也愈加灵动鲜活。

  韩家德说,杨运的故事在当地影响了几代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乡亲们但凡能搭把手绝不袖手旁观。他们将此视作一种传承和报恩。

0110营口4.jpg

杨运烈士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便强调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

  如今,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已累计接待访客7万多人次。有基层党组织在这里办党课,有小学生沿着辽宁省红色地图前来打卡,有老党员特地送来自费为纪念馆印制的纪念封。

  七一村村史展览馆在新增和升级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副产品展示等区域之后,已更名为“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老轿顶自然风光,全面激活七一村发展活力。

  经一位到过杨运镇、听过韩家德讲故事的机关干部牵线,“杨运故事”已受到国内知名编剧的关注,正在筹备影视化相关工作。

  在营口这片土地上,动人的故事正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