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鞍山市:“一核三圈”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日期:2023-02-14 08:30来源:辽宁先锋次阅读

  1月28日一大早,鞍山海城市牌楼镇大旺村网格员周宝玲发现村主路过河路段出现大面积结冰,挡住了村民运输饲料的车辆。

  周宝玲马上联系就近村民,一边帮着推被堵住的车辆,一边往结冰路面撒炉灰。看到没效果,周宝玲把情况汇报给村党总支书记张明吉,张明吉立即联系了挖掘机、铲车。经3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路上积冰被彻底清除,道路畅通了。为了防止河道的流水再次结冰,周宝玲还主动在早晚时间对河道上的浮冰进行疏浚,村民们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大旺村发生的这一幕,是鞍山市构建的“一核三圈”(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三圈联动)基层治理体系,在乡村发挥效能的生动展现。目前,鞍山市402个党政部门、1560个群团组织、2467个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1.jfif

毛祁镇曹家堡村网格员召开网格会议,研究辖区近期重点工作

  “一核三圈”凝心聚力 排忧解难办实事

  “党委牵头,大家研究,村里的事村里定,村里的矛盾村里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也不用出镇。”1月29日,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老党员郑家库告诉记者:“我们体验到了基层党员群众作为乡村治理设计者、推广者、执行者的参与感和自豪感。”

  郑家库口中的“乡村治理”,指的就是鞍山市着力打造的“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一核”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构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实现农村“网格党建”全覆盖。网格党组织的工作机制是通过村党组织“抓总”、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包片”、党员中心户“带头”,将党组织与群众有效连接起来,激励农村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

  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开展互帮互助工作,是近年来鞍山市打造“党政部门圈”的具体举措。目前,全市478个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与885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2022年共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764个。

  各种群团组织的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鞍山市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去年以来,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鞍山市农村各类群团组织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场次,组织动员10.5万名志愿者、热心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群团组织圈”为乡村基层治理充实了力量。

2.jfif

西柳镇西柳村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组织春节送温暖活动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治理、带动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价值和功能。鞍山市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现有乡贤理事会499个、红白理事会792个、邻里纠纷调解队867个,等等,这些是“社会组织圈”的基本构成。这些社会组织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方面发挥了正向作用。去年,鞍山市还探索成立村议事协商工作委员会787个,在村“两委”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群众恳谈会等各类民生议事会议,有效化解村组内各类问题6253个。

  兔年春晚小品《坑》批评了躺平式干部,对“坑”的问题拖来拖去,海城市东四方台街道周小村在解决“坑”的问题上早就有了自己的快捷流程。2022年6月,周小村第三网格员梁秋红发现小王铁至泥沟路段路面出现几处明显深坑,给村民安全出行埋下隐患,就立即上报,经周小村党总支研究后,及时进行抢修,当天发现的“坑”,当天就得到了解决。

  迅速解决“坑”的问题体现了海城市的乡村治理能力。去年以来,海城市持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新增、改设基层党组织802个,实现组织动态覆盖,基层党组织在致富帮带、文明创建、卫生整治、网格管理服务等工作中主动认岗领责。

  在“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的引领下,海城市毛祁镇的乡村治理就颇具特色。他们通过网上办、上门办、即时办、特事特办等方式,及时解决了小河村村民饮用水污染、南毛村破损路面修复等民生问题。毛祁镇党委还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把每名党员干部和网格员都培养成“人民调解员”。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引导群众由过去通过相关部门反馈诉求方式逐步转变为通过向网格员或毛祁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反馈诉求。网格员能解决答复的,及时处置化解,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镇网格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对群众诉求第一时间进行流转、交办、答复、跟踪、回访。

  推动资源集聚    强化基础保障

  党建引领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更好落实“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鞍山市首先在建强“一核”上下功夫,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每年对乡镇党政正职和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全员轮训,重点提升他们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持续开展村干部履职情况动态分析评估,2021年换届以来,共调整、清理村干部117人,切实保证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在推动乡村治理中要不断取得实绩实效,还要解决基层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为此,鞍山市在向262个村选派18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81支工作队基础上,择优确定42名已退休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任“乡村振兴顾问”,增派494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鞍山市还整合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建设了一支拥有3240人的网格员队伍,在“一核”的领导下,切实为农村群众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鞍山市着力强化基层经费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制度,在保证村级运转经费正常落实的基础上,每个村每年安排党建工作经费3万元。落实村干部收入动态增长机制,目前,鞍山市村党组织书记年人均收入达到4.44万元。强化基层阵地保障,采取财政投入、党费奖补等方式,持续推动村党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升级。2022年以来,累计新建活动场所3.3万平方米、改扩建活动场所1.3万平方米、修缮活动场所3.8万平方米,更新配套设施1024件(套)。

3.jfif

中小镇中小村网格员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海城市也围绕基层基础保障各个方面下大力气,着力夯实乡村基层治理基础。推进市、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筹设置党建工作、12345诉求办理、网格管理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12个功能模块,打造贯通三级、直面群众的实体化战斗堡垒。横向上,推动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网格员既是管理员,也是宣传员、信息员、为民服务代办员,基层“人、房、地、产、物、事”全部入网定格,真正实现“一中心牵动治理全链条、一张网兜起民生大小事”。从防汛大事到买米买面的小事,都有人帮助群众及时解决。

  鞍山市随着“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工作也持续走深走实。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海城市王石镇王石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在村内颇有声望的人吸收进来,向涉及红白事的群众宣传政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自觉反对大操大办等行为。“一核三圈”还凝聚了更多为群众服务的力量,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90名党员组成4支志愿服务队,村里谁家有困难,第一时间有人帮、有人管。村民马景玉身有残疾,妻子离婚,母亲双目失明,党员志愿者带头捐资出力,帮他翻建了三间瓦房,购置生活用品。全村9个低保户、15个五保户都有党员结对帮扶。

  如今,在鞍山市乡村到处可见党员、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身影,“一核三圈”在乡村治理中处处发挥着作用和效能,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实惠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