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基层社会治理,大连市中山区有想法!

日期:2023-03-20 08:30来源:大连党建次阅读

  近年来,大连市中山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工作“引擎”,立足区情实际,树牢强基导向,紧盯短板弱项,重点抓实融合党建、网格管理、红色物业、楼院自管“四篇文章”,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以融合党建为牵引    下活共建共享“一盘棋”

  中山区聚焦辖区企业单位集中、条块相对封闭问题,创新融合党建模式,通过组织相加、活动相联、机制相融,绘出“最大同心圆”。

  一是抓组织融合。活用“大工委”“大党委”理念,组建综合性党建融合体62个,建立金融、港航、物业、雇员等专业性党建融合体4个,吸纳本辖区及上下游企业1000余家单位党组织及各类组织参与,推动单个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各领域的“大合唱”。

  二是抓机制融合。各党建融合体制定工作章程、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项目、需求、对接和责任“四张清单”,组织各党建融合体年初确定项目需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年底总结盘点,2022年征集需求201个,落实项目342个,解决党的建设、行政服务、人才服务、社会服务、生活服务等问题627个。

  三是抓活动融合。采取“多中心多层级全覆盖”模式拓展党群活动阵地,在上方港景大厦、亚太国际金融大厦等商务楼宇建成“共享小镇”“红垒驿站”,开发了“中山海之云大厦党建”APP,制定“四个一”活动计划,组建楼宇帮办服务专班,仅去年就举办“国潮涌动天津街”等活动60余场次,带动销售额超9亿元。

  以网格管理为支撑    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中山区聚焦网格党支部带头人选育难,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均衡问题,通过优布局、强保障、提效能,以“小阵地”撬动“大和谐”。

  一是优化组织机制。全面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为一个网格,跟进新建542个网格党支部。细化社区准入清单,将社区服务事项由2大类178个整合为5大类148个,切实为社区网格减负增效。

  二是强化基础保障。选派56名区直干部全脱产下沉社区包保网格,补充招录136名社区工作者,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1名网格信息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每年为每个网格党支部配套1000元党建活动经费,每月为每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发放60元工作补贴,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三是深化智慧赋能。投入4100余万元打造社情民意系统平台,整合全区人口、房屋、楼宇、企业等260余类数据,建立全区共享“数据池”,通过标签化管理,方便网格员实时抓取低保人员、空巢老人等信息,进行便捷服务。建设智慧党建、协同办公等“7+N”个智慧应用,配套设置大屏管理端、PC工作端、移动服务端,实现了“大屏”管、“中屏”干、“小屏”办。全面启用“医信链”智慧监管平台,建立“1+6”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新增居家养老床位611张。

  以党建联建为抓手    破解物业管理“老大难”

  中山区聚焦城市基层最突出治理难题,深入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探索形成组织强引领、物业创品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是坚持标准化推进。出台“红色物业”建设标准,从党建工作、管理服务、示范建设3个方面明确12条建设规范,推动11家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新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二是探索一体化联建。健全“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推行交叉任职、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构建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党员群众等多方参与的“1+3+N”居民小区议事协商机制。从去年开始,积极推动将12345投诉量、支持业委会建设情况、业主满意度等纳入红色物业考评体系,合力解决居民用气难、停车难等问题138个。

  三是实行精准化服务。聚焦居民所思所盼,引导支持物业企业增设各类贴心、暖心、爱心服务项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林海社区建起800多平的“养老驿站”,实现老年人就餐、就医、娱乐“一站式”服务。

  以楼院自管为切口    激活弃管小区“动力源”

  中山区聚焦老城区弃管小区楼院多、管理服务难问题,全面推行和合大院“1315”工作法,切实叫响中山楼院自管自治品牌。

  一是选好“领头雁”。从离退休干部、志愿者骨干中择优培育选拔一批老党员、老模范担任党支部书记,创新社区楼院“导师帮带制”,每月带教1天工作、每季传授1次经验、每年帮建1个项目,破解“同院不同心,楼院无人管”难题。

  二是划好“硬杠杠”。由楼院(网格)党支部主导,在小区楼院搭建居民“三会”议事平台,自管委员会解决“谁来管”的问题,议事委员会重点研究“管什么”,监督委员会负责后续“监督落实”,组织居民制定楼栋管理、停车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约定,引导推动“居民事居民管”。

  三是办好“贴心事”。组建设施维修、爱心助老、矛盾调解等党员志愿服务队,培树“十三姐妹团”“曲婶调解室”等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万余件次,往日“弃管楼”真正变成现在“齐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