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7-20 08:30来源:辽宁先锋次阅读
“自从村里建了蔬菜供销交易中心,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柿子了,乔书记带着我们一起种大棚,村里按市场价统一收购,再也不用担心被收柿子的人压价了,我每年收入至少能增加一万多块钱。”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番茄种植户张凤林高兴地说。
北票市马友营乡党员致富骨干在党群共富责任区教授农户辣椒栽植技术
据了解,北票市蒙古营镇是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主导产业的设施农业大镇,现有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200余栋,覆盖8个村。为解决蔬菜销售受市场制约的发展瓶颈,蒙古营镇党委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跃进村为中心,吸纳周边7个村、19个合作社成立了番茄产业联合党委,依托“党群共建蔬菜供销交易中心”共同生产经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做好指导服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让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唱主角”,在价格交易中“说了算”,切实解决了群众在番茄销售中运输不便、被经纪人压价等“痛点”问题,构建起了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党群共同致富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北票市以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为契机,将蒙古营镇成功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全面推行“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户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协同”模式,激活了党群共同富裕“红色引擎”。
北票市马友营乡辣椒种植基地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聚合力”。整合资源建组织。依托番茄、辣椒、酿酒、大枣、粉丝、林果、旱烟等传统产业优势和花菇、种苗等新兴产业优势,在11个乡镇因地制宜组建产业联合党委,吸纳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60个村、156个合作社、43家私营企业、8900余户农户组团经营,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配强队伍谋发展。选配乡村优秀干部、合作社理事长、私营企业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代表103人为产业联合党委委员,建立“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公开、工作保障”等机制,推动产业联合党委议事规范、运转有序。目前,11个产业联合党委已初步构建起“组织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发展、片区一体化布局”的格局。区域联动创品牌。发挥强村强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聚焦联建主体利益契合点、需求连接点,在产业联合党委内实行“统一平台、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三统一”工作模式,推动链上资源高效配置、链上主体互利共赢,打造了蒙古营“番茄小镇”、哈尔脑“酒香小镇”、龙潭“粉丝小镇”、黑城子“花菇小镇”、马友营“辣椒小镇”等一批特色品牌,26个联建村村均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67个合作社和企业年收入增幅达30%以上。
北票市蒙古营镇番茄种植大棚
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当先锋”。搭建成长平台“育”。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培养党员致富能手564人,发展致富能手党员216名。同时,依托市委党校,乡村振兴学校、学堂、学点组织开展集中培训54场次,有针对性提升党员专业技术能力。搭建创业平台“引”。实施“党员创业扶持”工程,由乡村两级党组织牵头、结对联建市直机关单位参与,对党员创业给予技术、资金、项目等扶持,解决“想发展没项目、想发展缺资金”等难题。目前累计扶持56名党员骨干在花菇、生猪、林果等种养殖领域带头创业。搭建示范平台“聚”。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员共富责任区”511个,1758名党员致富骨干通过共同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产销联动等方式帮带5260户农户致富增收。成立村党组织领办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252支,1100余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634次,解决农户各类生产生活难题780余件次,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促发展上。
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大棚小区
让农户富在产业链上“促振兴”。抱团发展共致富。以产业联合党委、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为纽带,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通过技术指导、分户生产、订单收购,有效解决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市场风险高等问题,带动产业链上的农户增收450余万元。“人才超市”解难题。整合省级科研院所、市级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乡村站办所长、农村“土专家”等省市乡村“四级”人才310余人,建立“人才超市”27个,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目前,各类人才累计入户技术指导2100余次,帮助谋划产业发展项目100余个。利益联结促增收。吸纳2300余户发展条件受限的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股量化的集体资产等入股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按期分红增加收入。同时为680余名有劳动能力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将农户牢牢吸引在致富产业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