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调兵山市:用好“显微镜” 提高干部考察“分辨率”

日期:2023-07-24 08:25来源:铁岭党建次阅读

  调兵山市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将政治素质考察融入日常生活、专项考核、无任用调研等各项工作中,逐步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做多维采集、动态管理和综合研判,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为精准选人用人保驾护航。

  丰富档案数据。根据《辽宁省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办法(试行)》参考目录,结合调兵山市实际,进一步明确政治素质档案目录,将目录分为八大类21项,多维度全覆盖建好干部政治素质档案,为有效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奠定坚实基础。将政治素质档案建设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工作共同推进,着力确保政治素质档案内容真实准确。

  加强日常了解。建立常态化干部调研机制,制定无任用调研工作方案,定期对换届后镇(街)领导班子、近期新调整班子运行情况开展调研和日常无任用推荐考察,组织力量深入项目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及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通过日常调研、督导专题会议、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建立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常态化、多渠道以事察人、以事鉴人。

  优化谈话方法。在日常调研和专项考核中,根据考核内容研究确定谈话范围,重点与“管他的”、“他管的”、“同级班子或共过事的”干部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注重听取基层干部的评价意见。对涉及干部本人的信访举报问题进行重点了解,看是否涉及政治素质方面的问题。在谈话中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引导谈话人员结合具体事例介绍情况,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全面掌握各方面情况,切实把干部政治素质了解深、识别准。

  延伸考察触角。积极探索“走访式”考察,注重在项目一线及干部承担工作一线深入考察干部。针对镇(街)干部,注重与村(社区)居民见面访谈,了解其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能力;针对市直单位干部,注重与服务对象及企业见面访谈,了解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听弦外之音、察不言之情,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和“政声人去后”的评价,切实把情况摸准摸透。

  用好测评手段。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梳理政治素质正负面清单,将20条政治表现评价正负面测评应用到干部考察及无任用调研中,对测评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甄别,经核查属实的,一律取消考察对象资格。针对评价内容,当面问、书面考,检验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基本政治素养。

  深入分析研判。建立多部门联审机制,综合巡视、审计、信访、公安和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等各方面情况,对所有符合条件人选过筛子,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坚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干部,把一时与一贯、定量与定性、察人与察事结合起来,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加强分析研判,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放在同类型干部中比选甄别,又挖具体事例佐证,绘出干部政治素质“工笔画”。

  推动结果运用。政治素质考察关键在于结果运用。运用于干部使用,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对政治表现不合格的予以“一票否决”,坚决把“伪忠诚”“两面人”挡在门外;已在领导岗位的及时调整,决不让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运用于干部培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针对考察发现的问题,优化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对积极主动、冲在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运用于干部管理,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对违纪违规、落实不力等问题及时作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