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高校 > 正文

东北财经大学:深入实施“卓越党建”工程,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日期:2025-02-18 07:05来源:辽宁高校党建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教育事业始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深入实施“卓越党建”工程,把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各环节各方面,不断擦亮“扎根东北,服务国家,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卓越财经人才”的鲜明底色。

  强化政治功能,全面彰显卓越引领

  学校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铸牢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机制,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主线,把准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方位,聚焦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发展大局,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深度构建财经报国使命引领下的卓越财经人才培养体系,办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注重系统集成,全面建设卓越体系

  统筹推进“卓越强基”“卓越铸魂”“卓越攻坚”“卓越领航”“卓越赋能”五大计划,抓牢22项具体任务,健全引领“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展优势。一体强化思想认同、方法认同、使命认同,持续完善学校“一融双高”工作机制,汇聚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高效协同、院系党政齐抓共管、基层党支部落实落细的工作合力,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深化党建工作质量创优和精品创建,健全标志性党建工作成果培育孵化遴选评价机制,开展“攀登行动”,加强“国家-省-校-院-支部”五级联动共建,评选“卓越”党建工作品牌,不断夯实重点建设、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的工作格局。2024年,学校首次获评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新增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三类国家级党建标志性成果中均实现立项。

  坚持强基固本,全面建强卓越组织

  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引领一流的组织体系,坚持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管党治校的根本制度,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全体会议和党委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强化党委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能力。坚持大抓基层,加强学院党委建设,巩固院系“一融双高”路径优化,将党支部设在人才培养主阵地、科研攻关第一线、社会服务最前沿,党支部与高水平经管学科群、新型智库群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同步优化。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学校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统筹指导的工作机制,形成“定期例会-调研指导-考核反馈-深化整改-提质增效”的正向增强回路。优化党建考核,抓实省委巡视整改,联动校内巡察监督,健全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指标、实施体系、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抓好党员队伍,全面发挥卓越力量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数字党校建设,构建集中授课、实践研学、主题研讨、个人自学“四位一体”党员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双一流”建设能力。实施发展党员提质行动,严把“政治关”,编制《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健全单位自查、学院互查、党委抽查的工作机制,制定关键节点、关键任务、关键材料台账,强化作用发挥全过程考核。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办党务工作者培训班,打造“初心”党建工作坊、“组织员下午茶”等交流研讨平台,持续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履职能力。强化“头雁”队伍建设,加强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在政治引领和专业成长上的“双培养”。实施学生党员“领航计划”,深入开展“筑梦辽宁 绽放青春”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青年师生“学在辽宁、扎根辽宁、建功辽宁”的使命担当。2024年,学校3名师生获评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党员和2个基层党组织获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表彰。

  服务振兴发展,全面作出卓越贡献

  瞄准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坚持“四个面向”,以“增强服务能力”和“提升贡献程度”为双轮驱动,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先后制定实施系列制度文件,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战略大坐标中一体谋划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紧密结合辽宁全面振兴需要,加强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加强分类分层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教育部“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经济学“101计划”建设,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专业“数字+”转型升级,专业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应用经济学提至辽宁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加强有组织科研,2024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两个项目首次在自科重点项目结题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8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是辽宁省唯一一所连续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高校。加强校政、校地、校企合作攻关,建设高水平资政研究平台,探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发布全国首个“东北全面振兴数据库”,与省内多市建立市校合作关系,与各类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上百项。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举办“全面振兴新突破东财论坛”数十场,1个项目入选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科技孵化成果——EX仿生人形机器人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助力辽宁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