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3 07:20来源:朝阳日报次阅读
去年以来,朝阳市龙城区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按照“树点、连线、组面、成片”的工作思路,建立“3、2”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建立县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机制。推动39名县级领导直达基层,在每两名县级领导包扶1个镇(街道)的基础上,对全区69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每人每月至少深入联系点调研走访1次,每人每年至少确定1个重点帮扶项目,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培育典型示范村12个,包村县级领导确定重点帮扶项目76个,研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具体举措40条。
建立区镇两级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机制。选取10个重点村分别作为区委书记、镇街党(工)委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区镇两级书记帮助村级党组织谋划发展思路,协调各方资源,帮助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区委书记带领镇街党委书记深入基层、高位谋划,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等形式推动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产业格局,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超过10万元的村达85%以上。
建立区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原则,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组织69家区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69个行政村,加强经济改革、安全生产、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扶持力度,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69家区直部门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协调各方资源,办理教育、医疗、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500余件。
建立第一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机制。建立驻村干部管理机制,推动31名省市区三级选派干部跑项目、找资金、出良策。38个未选派第一书记的村,由区直帮扶单位明确1名“第一书记”,督促帮扶单位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目前,驻村干部引进产业项目10个,落地资金1200余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
建立镇街领导班子成员乡村振兴联系点包联机制。镇街领导干部结合包村情况建立联系点,每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确定1个乡村振兴包村联系点,通过定期走访、调研和指导,根据联系点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包联计划,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项目和措施在联系点得到有效落实。目前,102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建立69个包村联系点,帮助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项,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