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12 07:25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乡村人才流失难题,海城市积极探索招聘优秀大学生回村担任乡村振兴助理,建立科学选拔、培育、管理机制,以优待遇、强归属、激活力,引导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乡村振兴。
立足本土“精”选。海城市对全市村干部配备需求情况和本地大学生求职意向进行摸底,多次召开座谈会进行可行性论证,推行“全镇统筹、跨村选任、人才管理”模式招引大学生返乡任职。应聘要求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报考岗位所在乡镇的户籍,且年龄不超过33周岁。突出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坚持“好中选优”的选拔原则,通过笔试、面试、资格联审、考察公示等环节,确保选拔过程的严谨性。优化政策、待遇,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以人才经费兜底保障,参照“三支一扶”待遇标准确定工作和生活补贴。表现优秀的乡村振兴助理可通过村“两委”换届进入村班子,甚至被选任为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已成功招聘13名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和1名研究生,平均录用年龄26周岁。
系统规划“优”育。开展任前培训,依据个人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定制专属的培养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农业技术、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召开组织部部长专题座谈会,与乡村振兴助理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明确工作思路和成长方向。强化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安排乡村振兴助理参与农村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实际工作,组织前往村级集体经济发达、人居环境治理良好、群众矛盾化解妥善的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启迪思路,弥补工作经验不足。建立乡村干部结对帮带培养机制,在乡镇,由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结对帮扶,重点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任职村,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结对帮带,帮助乡村振兴助理迅速适应工作角色,以“新身份”尽快熟悉村情、听取民意,为老百姓做好服务,当好推动乡村振兴的“店小二”。
创新机制“严”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坐班值班、考勤和请销假、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述职以及联系沟通等制度。同时,加强对乡村振兴助理工作的持续跟踪,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与镇村两级进行多次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乡村振兴助理工作实绩考核办法》,着力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对乡村振兴助理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特别是设定本村党员群众评议环节,将评议结果与薪资报酬直接挂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助理与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薪酬调整、评先选优、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激励“生力军”持续释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