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沈阳:让“微力量”融入“大治理”

日期:2025-03-13 07:25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持续深化“‘蜂’行沈阳”主题活动,通过建组织、优服务、搭平台,多措并举激发新就业群体党建活力,引导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助力基层治理。

  强化政治引领,建强组织体系

  沈阳市现有品牌快递企业、外卖企业、网约车平台企业、货运企业921家,从业人员11.3万人,建立党组织77个,共有党员705名。平台企业多为分支机构,新就业群体流动快、党员比例低。如何在新就业群体中建好党组织,将流动党员“拢”起来,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

  压实领导责任。沈阳市结合机构改革,高位推动市、区县(市)两级党委常委担任“两新”工委书记,配备1名“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专职负责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等16家单位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统筹协调。

  扩大“两个覆盖”。沈阳市聚焦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在扩大有形覆盖的基础上加强有效覆盖。坚持条块结合,“条”上压实各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抓业务抓党建的双重责任,“块”上夯实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一方面,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党建”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机构,配齐工作力量:分类指导市、区两级互联网、交通运输、网约配送、快递行业党委应建尽建,推动行业党建职责写入网信、交通、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三定”;理顺企业跨地区分支机构党组织隶属关系,推动平台企业、区域公司、分支机构、合作企业、加盟企业、网点站点建立党组织。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安家工程”:依托街道社区(园区、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站)、爱心驿站等阵地,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亮明身份;归集整理交通、邮政、市场等部门11.3万名新就业群体信息,依托基层治理“装户图”系统,实施电子化标签管理,创新“社区上门+‘小哥’报到”双向对接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小区建立稳定联系;通过“双找、双建、双管”(即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建立流入地、流出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加强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排查纳管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1400余名。

  突出关心关爱,开展多元服务

  沈阳市坚持“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理念,整合行业、属地、企业等各方资源力量,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调研、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诉求,精准把握新就业群体在工作、收入、权益保障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服务举措提供依据。

  建强服务阵地。针对新就业群体充电难、喝水难、如厕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整合银行网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非公企业、商超等,设立1750个爱心驿站,创新打造100个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党务、政务、培训和休息、充电、就餐等综合服务,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与饿了么、美团等平台企业联合推动,在高德地图和平台接单器点亮爱心驿站位置,为一键查找提供“指尖上的便捷”。

  推出关爱举措。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交通、司法、公安等16个部门,细化出台《沈阳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心“十送”举措》。针对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和劳动量确认难、劳动报酬追讨难等问题,首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一体化保障制度,实行投诉接待、监察行政调解、工会人民调解、劳动仲裁、法律诉讼援助一站式受理模式。依托工会与快递行业签订“1+3”集体合同(包含《沈阳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沈阳市快递行业工资专项协议书》《沈阳市快递行业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协议书》《沈阳市快递行业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书》),全方位保障快递行业劳动者权益。此外,通过举办新就业群体青年创业扶持培训、开辟100吨以下货运汽车大件运输超限审批绿色通道、开展为新就业群体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免费体检活动和常态化走访慰问等举措,确保“将政策温暖送到位,岗位技能送到人,保险保障送上门,服务帮扶送到家,阵地奖励送到底”,全面提升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打造友好场景。针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进门难”等问题,沈阳市坚持“一区一策”,指导浑南区樾檀山社区试点健全完善“骑手”进出小区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小区配送路线,既保障小区居民安全,又方便骑手配送;推动于洪区依云首府社区设置“自行车换乘驿站”,采取“平台企业赞助、物业服务企业管理、‘骑手’专门使用”模式,打通快递员、外卖配送员配送的“最后一米”。指导于洪区启动“友好城区”建设,制定氛围友好、健康友好、生活友好、共治友好等12项举措,聚力实现居民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营造和谐友好的城市环境。

  融入基层治理,搭建平台载体

  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流动性强、联系面广,能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民情前哨”“移动探头”的作用。沈阳市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党员意识,引导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把“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切实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

  搭建“随手拍”社区治理平台。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手段,在全市2680个社区(村)、工业园区、各级各类学校、一级以上医院、集贸市场(早夜市)全部建成“三零”(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1260余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加入“社区治理微信群”,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优势,及时上传反映配送沿途发现的各类问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搭建“一体化”行业治理平台。推动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小个专”综合(网约配送行业)党委联合美团、饿了么选聘8000余名外卖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开发“盛京食安”小程序,鼓励骑手在取餐配送过程中“顺手”反馈食品安全隐患或违规行为。建立监督积分机制,积分可用于兑换物资、修复受损权益、考核成绩加分等。对表现优秀的外卖骑手优先推荐参评“社区侠”“最美网约配送员”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激发外卖配送员参与行业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搭建“小而美”志愿服务平台。组建皇姑区“党员红骑团”、浑南区“骑乐融融”红色先锋联盟、滴滴“红色方向盘”党员司机团、美团党员志愿服务队、饿了么党员先锋队等14支新业态党员服务队,在社区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社会公益岗、城市宣传岗、民生服务岗,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展现沈阳城市形象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