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07:20来源:辽宁先锋次阅读
橙红色熔液在电弧炉中翻涌,智能机械臂精准抓取着生产线上的产品……赵鹏达紧盯着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据。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金属铬冶炼渣熔融碳化还原工艺”生产线,相当于为金属铬冶炼产业装上了“生态滤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5年前我带着博士论文回到家乡锦州,如今实验室里的数据转化成了专利,论文里的公式变成了生产线上的参数。”赵鹏达现在是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说起话来还带着金属冶炼人特有的铿锵。
赵鹏达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锦州,像赵鹏达这样活跃在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帅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还有很多。
几年来,锦州市全面启动实施“兴锦人才计划”,强力推进“领军人才+创新企业”模式和创新创业“百千万”工程,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人才政策等措施,着力构建“产业支撑、校地企联动、项目平台带动、环境营造”四个引才聚才场景,吸引八方英才纷至沓来,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实现了与锦州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在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辽宁工业大学博士刘晏带领团队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发EPS控制器,预计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在实施“博士入企服务”专项行动中,205名博士入驻锦州386家规上工业企业,携手攻克技术难题293个,联合申请专利27项。
这里的技术氛围不输一线城市,很多锦州企业家都有深刻的感受。锦州市瞄准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和科技创新需要,推动中信钛业等182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350名领军人才和专家紧密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依托中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成锦州市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邮证券、陕西华彬能源集团正式签约,建立锦州市“双创”发展基金,基金注册认缴出资总规模3亿元;举办省“院士专家服务地方行(锦州)”活动,聘请24名院士专家为锦州市人才及科技顾问;深入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从驻锦高校遴选100余名优秀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平台搭建等。
锦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在太和金属新材料示范区,博士团队正攻关航空钛合金项目,在黑山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农人”正在用数字技术重塑着东北粮仓……锦州像栽种梧桐树一样培育创新载体,加快形成全市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进中关村、“锦州智谷”“58”科创等科创载体建设,推动驻锦高校联合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
在笔架山景区,持优待卡的专家正享受VIP导览,在中心医院特需门诊里,医生正在为专家进行健康管理……锦州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为237名省级专家、兴锦人才计划入选者发放旅游优待卡,享受旅游景点免门票待遇,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交通出行、市内景区门票游览等方面给予保障服务。
走进重点高校开展“市级领导进高校 集聚人才促振兴”活动,与61家驻辽高校院所签署校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建立五市人才发展协作机制,签署《辽西区域人才发展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从市领导带队赴清北招聘,到建立五市人才发展协作机制,从“送技能进企业”到定制化产业学院,政校企三方正合力打破人才壁垒,构建起锦州立体引才网络。
“大学生看锦州”“在锦高校学子音乐会”系列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的高校学子暖心活动,为驻锦高校学生和在外就读的锦州籍学子提供乘车优惠、乐享购物、景区免费游等服务,进一步加深了高校学子与锦州的黏性,让“锦州不错、留在锦州”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锦州市还出台了“人才支撑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19条”“高校学子留锦来锦若干政策措施16条”等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博士、应届硕士和本科生发放生活补贴和居住补贴,同时享受契税减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