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 正文

辽宁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鲜花辉映党旗红

日期:2025-04-08 07:10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3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来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辽宁贡献。郝鹏充分肯定省农科院在推动辽宁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希望省农科院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更多全国领先和首创的研究成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探寻“小花朵做成大产业,鲜花铺就致富路”的“科研密码”。

  为了让“美丽产业”真正快速地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全力以赴以“党旗红”引领花卉产业“繁花香”。

  花卉研究所党支部常态化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党员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锚定“科技赋能花卉产业振兴”这一目标,不断攻克花卉新品种“卡脖子”难题,持续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在项目攻坚过程中,花卉所的党员干部们怀揣着对辽宁这片黑土地的热爱和对花卉产业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了解决百合和郁金香种质资源挖掘开发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落后等产业瓶颈问题,他们长期吃住在花卉种植大棚里,为了实时监控记录花卉状态,即使在寒冷无比的冬夜,也无一人回家,更无一人叫苦,而是都选择了“与花为伴”“与事业同行”。

  天道酬勤。近日,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凌源市蔬菜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功攻克了郁金香和百合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选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大力推动了产业升级,指导繁育的亚洲百合种球占辽宁市场90%份额,实现了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为辽宁百合和郁金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等8位专家作出评价:“百合和郁金香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成果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远缘杂交、耐低温新品种选育、百合鳞茎休眠调控技术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一线党旗飘,创新成果满枝头。如今的花卉研究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收获了广袤大地上无数的鲜花和广大种植户的赞许:“百合和郁金香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获授权专利13件,制订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发表论文116篇,出版著作4部;创建了首个国家百合种质资源库和目前唯一的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成功选育出优良新品种45个并完成国际登录,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个,入选辽宁省主导品种3个;创建的百合鳞茎休眠精准调控技术,使百合鳞茎打破休眠低温处理时间缩短2周,每个鳞茎节约费用约0.2元,降低种球成本6%-8%,每亩地增收1.04万元;构建了以“土、催、施、控”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百合切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优质花率提高15%,切花提前3周上市,降低了17%-25%的生产成本,每亩新增销售额2万元;百合新品种‘夏日阳光’聚合了抗寒、早花等优良基因,始花期比国内外品种提前30天,在辽宁地区能露地越冬;郁金香新品种‘和平年代’和‘幸运之星’始花期比国内外品种提前15天,不仅能抗寒、抗退化、露地越冬,还实现了一次栽种、多年开花……自2016年以来,花卉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在辽宁地区已累计推广20多万亩,新增销售额80余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辽沈大地上,花正艳,党旗更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