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7 07:05来源:沈阳日报次阅读
玫瑰作为沈阳市花,因其娇嫩的花朵与鲜艳的色泽备受市民喜爱。在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内,无土栽培的玫瑰正热烈绽放。从传统土培迈向无土栽培的技术革新,从单一鲜切花产业朝着三产融合的产业链延伸,这份“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背后是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马三家子村将玫瑰产业打造成为村集体与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推动“美丽经济”不断升级。
组织引领 “协同作战”破局“单打独斗”
马三家子村的玫瑰产业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较早。然而,由于种植分散、技术滞后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村民增收面临困境。2022年,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六品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将零散花农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构建起“党总支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抱团发展模式。在技术升级过程中,党员李洪林作为合作社技术骨干,率先引入无土栽培模式,通过精准调控水肥和光照,单支玫瑰售价相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30%。此后,村党总支将全村划分为7个“党群共富责任区”,由21名党员致富骨干结对帮扶152户村民,传授无土栽培技术,助力户均增收1000元。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带动,使得技术推广与市场对接都更为高效,村民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产业凝聚力大幅增强。
科技赋能 “田间作物”升级“六品玫香”
传统玫瑰种植依赖土壤,易遭受病虫害和气候影响。而马三家子村采用的无土栽培方式,借助基质栽培、智能温控和滴灌等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花卉品质。村党总支联合农业科研机构,研发适配本地气候的无土栽培方案,运用椰糠、岩棉等环保基质,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温湿度,使玫瑰产量提高20%,花期延长至10天以上。此外,合作社引入“紫枝玫瑰”等新品种,依据市场需求培育彩色玫瑰,形成“六品玫香”系列(卡罗拉、戴安娜、香槟、爱莎、冷美人、塔尼克等),占据沈阳花卉市场60%的份额。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马三家子村的玫瑰从“田间作物”蝶变为“高端商品”,品牌溢价明显提升,助力“辽中玫瑰”从地方特产晋升为全国知名品牌。
三产融合 “花样经济”绽放“美丽效益”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马三家子村持续探索玫瑰产业链的延伸。2023年,村党总支积极探寻“农业+文旅+加工”的三产融合路径,联合周边4个村成立玫瑰产业联合党委,随后将合作社模式升级为强村公司。强村公司整合资源,打造300亩露地玫瑰花海,开发玫瑰酒、玫瑰饼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并全力推进“玫瑰小镇”文旅项目,构建“两线、一花海、三片区”的观光格局。今年3月8日,马三家子村在玖伍文化城举办“玫景入书 礼献芳菲”主题活动,强村公司与玖伍文化城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开发玫瑰主题文创产品,促使特色农产品与城市文化消费市场紧密相连。如今,马三家子村又将目光投向网络销售、电商领域,积极搭建数字化销售平台,实现销售额与影响力双提升。
马三家子村的无土玫瑰,是科技与农业融合的典范,更是党建引领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例证。从“一朵花”延伸至“一条链”,从“一村富”迈向“全域兴”,党组织始终是产业升级的“主心骨”、群众致富的“引路人”。未来,随着“玫瑰小镇”的全面开放和深加工产业链的完善,这片土地将续写“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