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2 07:05来源:沈阳日报次阅读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十四五”规划全面决胜之年,是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任务全面推进之年,打响“五大攻坚战”、实施“五大行动”的关键时期,也是革新突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集团2025年工作会、党的建设工作会精神及部署,全面实施产业拓展提升、经营质效提升、科技标准提升、人才高地建设、党建引领保障“五大行动”。用行动兑现使命,用担当践行责任,推动航空强国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奋力实现“三四五”发展阶段目标,阔步迈向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新征程,接续贡献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全局。
党建引领 赋能高质量发展
抓实党的建设。持续优化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对正打造贯彻落实示范点。深化中央巡视问题整改和审计问题整改,推动各项任务举措按计划节点扎实开展,严实开展内部巡察和整改监督检查,磨亮“巡察利剑”。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公司各项改革发展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制度,做好“一岗双责”履职点检,深化实施党委工作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管理,稳定运行“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机制,全级次、全覆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约谈提醒,着力压实各层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落实新时代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1122”工作体系,全面贯彻集团“数智党建2.0”建设部署,深化运行“1+2+7+N”高质量党建推进体系,推进党群文化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党建新生态。丰富党建和业务融合载体,深化推进“党建+改革”“党建+数字化转型”等“党建+”新模式新实践,迭代“双融双促”任务清单,不断提升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质效。推进实施基层党务工作建标计划,深度推进“一直属、一品牌”工程,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运行意识形态“1255+”工作体系,持续做实思政工作“十必做”,定期开展职工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激励,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不断改进加强新时代思政工作。常态化开展领导人员和党员理论学习,不断拓展和丰富学习形式,推动理论学深走实。持续优化新闻舆论“1133”管理体系作用,健全新闻运营、考核、评估体系。加强与中央媒体、地方重点媒体、行业媒体等常态化协作,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加强沈飞融媒运营管理和平台建设,全力支撑各项新闻宣传任务的实施落地,努力构建融合联动、内外一体、上下联通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坚持做好修史立典工作,贯彻落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航史编修任务,加快推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系列简史及先进人物小篆编修工作,推进形成系列史志编纂成果。此外,落实蓝天关爱计划,持续打造新时代职工之家,用好EAP服务中心、职工健身中心等平台,优化职工福利,切实提升职工幸福感、归属感,凝聚职工,共促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驱动深化改革
推进技术建设。对正集团数字航空发展规划及先进制造能力建设要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积极担当践行“链主”企业职责使命,瞄准“十四五”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全力保障年度科研生产任务。积极融入集团一体化实验室体系,持续拓展校企联合实验室等载体平台,有序开展内部实验室环境搭建,促进技术研发能力巩固提升。围绕公司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优选专业技术优势院所,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聚焦核心关键技术能力提升,依托外部重大项目、科研课题攻关、厂所协同项目等开展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研究,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快速推动制造技术的迭代升级。聚焦提升航空装备供给能力,紧抓技术发展趋势,持续进行基础技术条件能力建设,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加快领先创新力建设。聚焦型号科研任务技术创新需求,遵循“全业务域覆盖、全生命周期贯通、全价值链挖掘”三个实施原则,开展技术研究攻关工作。聚焦加速突破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内外部技术研发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工作,接续推进标志性产品攻关研制。聚焦智能生产线建设,设计、建造先进数字化生产线,升级优化老旧生产线,推进生产线转型改造,提高产线环保、安全、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优化创新体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将大力推动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体系,激发整体创新活力,大幅推进技术体系迭代和制造能力升级,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采用“揭榜挂帅”的新模式,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瓶颈问题攻关,同时加强奖励举措。建立“后评估”机制,对科研项目后续应用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价激励。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构建协同优化、运行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为切入点,与高校协调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推进“1132”管理创新体系模型,围绕“1”条主线任务,打造“1”个生态圈,抓住“3”个着力点,通过“2”条路径,推动管理创新工作落实。
人才支撑 打造核心竞争力
定向培养人才。通过深化“人才新政三十条2.0”,持续推进“人才+工程”新范式,大力加强“英才工程”“百博千硕强化工程”以及“三个一百”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两总”梯队管理,做好专家骨干选拔培养,致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专业队伍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人才引领航空装备技术创新。深入开展“五层三类”人员培养,提升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结合党员责任区、创新工作室等载体,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专家。聚焦“四鹰计划”分阶段按员工全职业成长周期特点进行培养。打造“领导人员、党员、青年员工和金种子”四支队伍,精准化培育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领导人员的领导及组织协调能力,培养项目观、大局观。强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模范党员,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在改革发展第一线。联合集团公司专家团队,结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实际发展需求,共同为新进高技术人才科研方向把关,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后备力量。
打造干部团队。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目的。落实《新时代航空工业所属单位领导班子高质量建设纲要(2023-2027年)》要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党委定期专题研究干部工作,锚定强国强军强企目标,动态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坚决树牢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坚持市场化经营机制,面向全体管理人员分层分类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迭代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考核有效联动,引导干部队伍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常态化开展干部队伍担当作为情况分析,完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体系,加强日常管理与监督,严格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和“三个区分开来”相关要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化应用“1+3+2+N”管理模式,开展领导人员岗位公开招聘,加大优秀年轻领导人员选拔培养,持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把严的基调贯穿选育管用各环节。
规范管理 强化提质增效
构建管理体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聚焦保障战略一致性,强化管理系统性、增强管控协同性,构建形成增值、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促进经营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升级管理创新体系,围绕形成重大管理创新实践目标,开展管理创新研究顶层策划,健全成果孵化及推广应用机制,建立典型成果案例库,搭建管理创新信息管控平台。差异化设计精益工厂、分公司、子公司运营管控模式,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由计划任务型向经营发展型转变。落实集团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体系要求,以实现一体化穿透为目标,强化“三层”计划体系刚性落地,重点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和过程管理,严肃对标、严格考核,降低风险向问题转化概率。规划新区运营管控中心机制框架,健全数字化运营机制,全面提高运营管控能力。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强化供应链计划协同和风险管控,优化供应商资源布局,深化实施竞争性采购,着力打造敏捷弹性、安全可靠供应链生态。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价格管理体系和成本管控机制,着力推进“数智财务”建设,打造形成“一体两型三中心”新财务管理模式。
把牢风控推进改革。树牢大安全理念,构建系统化保密风险防控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提升试飞安全管理水平,统筹做好生态环保、机要密码、信访维稳、意识形态、境外社会安全等各项工作。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经济业务协同监督,强力推动两署审计问题等整改落实,严格精准开展违规经营投资问题追责问责。坚持推进一体化内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重大风险评估应对。筑牢“三防一审”责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面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支撑实现一流企业阶段建设目标。推动战略新产业落地实施,研究落实路径。着力提升所属公司治理能力,明晰外派董事行权规范。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优化制度体系,夯实治理基础,加快推动沈飞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ESG管理,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增强上市公司运营质量。
优化产业 构建新兴布局
加快布局增量业务。明确产业归口管理职能,负责产业发展总体策划。组织产业拓展,研究、策划、督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组织重大产业发展项目的前期研究策划和方向性论证,承接国家、集团、地方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链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管理等要求,督导重大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组织探索挖掘增量业务,深化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产业布局及实施路径,策划论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潜力,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结合型号研制和技术发展需求,加强联合创新,科学统筹内、外部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研究院,建成1个联合技术中心、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成立沈阳厂所协同创新中心,参加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瘦西湖创新联盟”等多个创新平台,推动攻关力量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落地。积极融入东北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承接落实集团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将低空经济列入主责主业。依托辽宁区位及产业优势,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以推进空域开放、应用场景构建、创新运营体系保障发展模式为支撑,力争实现在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占先机、大发展。按照“核心能力自主化、重要能力产业化、一般能力市场化、工业服务社会化”原则,以局部搬迁为契机,依托沈北新区产业园,推动复材、钛合金产业化项目加快落地,积极构建辽沈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放大“央企+”综合效应,打造良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
发挥公司“链主”作用,围绕军机、民机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工协作、共融共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模式,带动链上企业增强供需协作,引领集群内企业创新,促进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实现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切实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将继续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明大势、谋全局、勇担当,围绕首责主责主业加速能力迭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为未来航空装备研制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以“五大行动”为指引,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加快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贡献沈飞力量,书写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