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 > 正文

社区一“老” 治理一“宝”
沈阳老党员志愿者为基层治理添动力

日期:2025-04-23 07:20来源:沈阳日报次阅读

  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特别的叮咛和牵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沈阳老龄化程度较高,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约为30.6%。做好老年居民的服务,一直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故事还有另一面……

  老党员引领 老旧小区焕新

  每个月的8日,是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的特殊日子,“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会准时为居民开展现场服务,居民们都将这一天视为老友聚会日。76岁的退休干部张宝臣摇着轮椅也来到现场理发,他笑着告诉记者:“本来志愿者都可以上门服务,但是我就是想来这儿,和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共有17位成员,大多是老党员,平均年龄71岁,队长马春英曾任沈飞公司工会主席,她以“为人民服务”命名了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这个沈飞公司的职工宿舍区,汇聚了众多老党员、老劳模、老工匠与老工人,他们从共和国建设岁月中走来,对党忠诚,对事业饱含深情,也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

  2017年以来,牡丹社区开始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党委带领居民攻克供暖、环境整治等难题。每当改造工程遇到阻力的时候,总有老党员、老工人们挺身而出,与社区干部携手攻坚。老党员还带头组建义务监督小组,一名党员带动一片群众,使大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保证了改造工程圆满收官。

  如今,牡丹社区设施完备,环境宜人,助餐、助浴、家政保洁、照料护理等众多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与此同时,老党员等银发志愿者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理论宣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老党员温暖 社区“爱心食堂”

  一走进苏家屯区解放街道葵花社区的“爱心食堂”,便能看到一片忙碌却温馨的景象。79岁的志愿者宋景帆与戴宝华熟练地洗菜、切肉、淘米,身旁还有两位年龄相仿的志愿者默契配合。

  老党员申思容作为食堂的核心组织者,自2021年开办食堂以来,便风雨无阻坚守岗位,为社区7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应爱心午餐。她不仅每天参与烹饪工作,还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就餐老人的细微需求。她总是走到就餐的老人身边问一句:“今天这饭菜合不合口味?”正是申思容等老党员们的精心组织与无私付出,让这份爱心得到持续传递,食堂得到各方捐赠,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田。

  在社区建设的其他方面,老党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梁海军,在老党员申思容等人的协助下,带领党员、网格员组建了12支“红色先锋”党员志愿先锋队。无论是社区环境整治,还是关爱困难群体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为社区的和谐发展默默奉献。

  老党员助力 社区发展转型

  在铁西区兴华街道九委社区,老党员们同样是社区建设的中流砥柱。东北国企面临困境时,老党员们积极响应号召,紧密配合时任社区党委书记的黄凤珍,全力投入下岗职工培训工作。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建立的家政信息就业服务站,安置就业成功率高达95%,为社区应对经济转型挑战筑牢了根基。

  2008年以后,在现任书记杨丽华的引领下,九委社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老党员们踊跃参与党建共建活动,积极与辖区单位沟通协作,自发成立了17个“党员代办点”,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送餐、送药、代缴费、代跑腿等服务,切实为老年居民排忧解难,同时承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他们怀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强烈意愿,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将党组织的关怀精准传递到居民身边,密切了党组织与居民的联系,巩固了党的基层基础。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沈阳的基层治理中,满腔热忱、默默奉献的老党员们,也成为社区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成为推动城乡社区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充分挖掘老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将其转化为赋能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组织活动,引导老同志“聚心、聚智、聚力、聚能”,为沈阳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增添了动力。

  “老党员们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他们身上展现的党性与担当,感染着每一位居民。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社区建设才有了更多的力量,带动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