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村 > 正文

撑起“致富伞”鼓起“钱袋子” ——阜新彰武县扶贫农场为贫困户找到致富好路子

日期:2020-05-25 12:31来源: 阜新宣传次阅读

清晨雨后,记者走进后新秋镇民家村村头的一大片林地,树林内传来此起彼伏的“嘎嘎”声,几千只白鹅或在树荫下悠闲地散步,或在林地间追逐嬉戏,鹅农正在林下捡拾鹅蛋。

  去年,后新秋镇整合77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成立助力扶贫农场,以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林下养鹅,将全镇684户有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户吸纳入社,为每户代养种鹅50只,每茬可养育肥鹅1.2万只。

  农场负责人蒲云才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我们鹅场有4000多只鹅,一天能下1300只蛋,每只鹅每天用料约4两,成本在0.45元,两天下一回蛋,按现在每只2.1元算,一年每户从鹅蛋这块可盈利500多元,今年农场准备将育肥鹅规模扩大到8万只,到时给农户分红会更可观。”

  后新秋镇副镇长吕顺介绍,养鹅项目在彰武县有很长历史,农民有多年养鹅基础,同时,因为养鹅项目规模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镇里决定利用扶贫资金发展林下养鹅,带动周边建档立卡户共同致富。

  近年来,彰武县以发展扶贫农场为抓手,充分利用互换并地改革成果,整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采用“扶贫农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切实解决产业扶贫项目小、散、弱等问题,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在章古台镇三家子村沙洲扶贫农场,130亩黄花已返青吐绿,20亩新建的精品果园错落有致。

55岁的建档立卡户李永林现在是村办扶贫车间的工人,他告诉记者,在沙洲扶贫农场务工已经两年多,去年扶贫车间投产,他又成为一名机台操作工,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

  三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凤告诉记者,2017年村里开展互换并地改革,充分利用改革成果,整合使用村集体土地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建立扶贫农场,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养殖业,目前年出栏1000头的养猪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效益十分可观;存栏2000只的养羊小区已完成基础建设,即将投入使用。村里还成立了建档立卡户微信群,及时发布农场和扶贫车间用工信息,所有用工岗位全部使用建档立卡人员。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15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仅在农场务工一项就达61.2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益双丰收。

  彰武县扶贫办主任李志丹说,近年来,彰武县充分结合互换并地成果,发挥村集体土地优势,组建扶贫农场,由村集体统一组织经营,获得收益后,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分红,有劳动能力的到农场务工获取收入。扶贫农场共为贫困户分红832万元,增加务工岗位1320个,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小、散,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以及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增收的难题,确保产业项目的持续、稳定、长效。

  目前,彰武县已建成像三家子村和后新秋镇这样的扶贫农场45家,1320名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辐射带动农户4215户8850人,真正为贫困户撑起“致富伞”,鼓起“钱袋子”。(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