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城市基层 > 正文

“红色领航”凝聚共治合力 ——锦州创新方式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日期:2020-08-05 13:11来源:锦州市委组织部次阅读

7月27日,在锦州市凌河区石桥子街道万年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着办事群众;居民活动室内,居民李文敏正在阅读喜欢的杂志;旁边的健身广场上,居民们或散步,或健身,或交谈……

近年来,锦州市不断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内涵,以基层治理为目标,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从“相加”走向“相融”。通过整合资源、贴心服务、协商民主等方式,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双向沟通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现在小区的环境可太好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凌河区石桥子街道万年社区居民张大妈赞不绝口。自社区“大党委”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主动认领小区绿化改造需求清单,锦州银行巾帼支行党支部投入3000余元修葺花坛,市园林集团栽种鲜花1000余株,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建立健全双向沟通、双向服务机制,街道社区主动了解驻区单位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并对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部署、推进、督促和总结评议。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到街道社区进行报到,积极认领街道社区推荐的公益项目、志愿服务项目等,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街道社区党建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区域化党建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共驻共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契约1138个,履约429个,正在进行的签约项目709个。

“大党委”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过去组织活动、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我们磨破嘴、跑断腿,全靠感情维系,现在不一样了,党建工作成为一盘棋,街道社区、驻地单位劲儿往一处使。”锦州市松山新区凌南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衡介绍说。

随着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锦州市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破除各自为政障碍,建立条块结合、纵向联动、横向融合的党建工作方式。按照便于统筹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力量、便于党员主动参与、便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原则,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联合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行兼职委员制,把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威信、具备一定代表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聘或委任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兼职委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参与讨论、决定区域党建、经济、社会、民生等重大事务。

截至目前,全市成立街道“大工委”26个,成员单位111个,兼职委员115名;成立社区“大党委”215个,成员单位685个,兼职委员822名。

搭建平台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单位党组织没有硬性要求,你们却冒着严寒,不顾个人的安危,参与非物业小区卡点值班值守工作。在此,我代表果园社区全体居民向你们表示感谢。”日前,松山新区凌南街道果园社区党委书记顾晓梅在在职党员志愿者表彰大会上激动地说。

锦州市深化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要求全市机关及事业单位中的在职党员每季度到社区报到1次,下沉到包保网格开展活动。社区党组织为在职党员搭建“微公益微志愿微服务”活动平台,探索实行组团式服务,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环境整治、文体活动等主题组建公共服务团队。组织医生、法官、教师等有特长的在职党员在小区醒目位置亮出党员身份卡,包括姓名、联系电话、特长等信息。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852名在职党员亮身份,为居民提供服务10余万次。在疫情防控大考中,锦州市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体系优势,组织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立512支志愿服务队,发动14577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入户排查、卡点检测等基础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将“共建共治”迅速转化为“联防联控”,形成了全社会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

(锦州市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