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日期:2022-02-16 08:0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要自觉把组织工作置于大局、大势、大事之中,精准配置组织资源,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的优势。

坚持在组织工作中强化政治引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贯穿于组织工作全过程。要坚定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把“两个维护”的实际表现摆在第一位,决不让“两面派”“两面人”有任何市场;基层组织建设要突出政治功能,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疏通基层组织体系的“断头路”和“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人才工作要注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增强各类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竹县突出“四个精准”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治。突出精准谋划,县级领导以上率下,深入村(社区)一线抓督导落实,县委组织部会同政法委、统战部等部门,制定集中整顿方案,并将整治情况作为提拔重用、评先选优等重要依据。突出精准研判,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村(社区)全覆盖联审,组建摸排工作组到村形成“体检报告”,做到“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突出精准施策,压紧压实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负责人、包村县级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四个一”责任,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确保整治到位。突出精准评估,按照村党组织自评、群众测评、乡镇考评和县级验收4个步骤全面自查、逐一评估,确保达到实效。

坚持在组织工作中厚植为民情怀。组织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要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城乡结合部社区、老旧小区治理“三大攻坚行动”,实施“百名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千名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万名党员下基层为民办实事”“百千万”工程,“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组织工作在服务群众上更有力度和温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与信赖。突出“三引三促”做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突出党建引领促联抓共管,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支部、党小组,明确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班子成员包挂、第一书记驻点、县级机关结对“四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安置点治理;突出服务引导促和谐稳定,创新开展“民事代办、民情代诉”服务,常态推进习惯养成、感恩奋进、脱贫光荣“三项教育”,建立流动楼长制度,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突出就业引航促安居乐业,按照“安置点向产业靠近、产业向安置点靠近”的“双靠近”思路,制定“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创业七条措施”等政策。

坚持在组织工作中服务经济发展。组织工作守初心、担使命,重中之重就是要始终胸怀服务发展这个大局,保持洞见大势的战略清醒,“一盘棋”统筹组织资源,更好服务和保障中心工作。要落实“组织工作是贯彻路线的保证、是实现路线的工具”的基本定位,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快打造川东北渝东北人才集聚新高地。秉持“产、才、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引才、育才、留才并重,以人才加快产业集聚,推动城市能级提升,走出一条人才资源转化利用的全新之路。突出搭建平台,深入实施“项目”“产业”“筑巢”引才,先后引进高端人才87名、产业技术人才2000余名,引才“磁场效应”不断释放。突出靶向施策,注重“平台”“双向”“以才”育才,新培育新材料等领域研发团队5个、专家人才126名,培养技术型人才2000余名,累计培养青年创业人才960余名,催生各类市场主体382家,实现人才“量质”并升;突出做优生态,制定人才发展十条措施,完善成果评价登记奖励、科技进步奖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制度与之配套,人才创新驱动效应明显增强。

(作者:曾姝姝    四川省大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