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08:08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显著,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应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
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乡村是指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赋能和重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是在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与农业农村发展的适应、应用和创新过程。因此,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强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农村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农民数字信息技术素养与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有效处理农工关系和城乡关系问题,以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资源不足是当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短板和弱项。目前我国现有行政村虽然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但是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因此要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持续实施农村电信普遍服务,优化农村地区4G网络与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对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加大5G网络建设,整合共享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开发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不断丰富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二是要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在远程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改造升级,完善农村公路电子数据定期更新,加快农村电网与水利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农村交通、水利、水电网等方面的智慧智能,为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数字赋能。
要提高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农业农村产业数字化是指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产业生产能力的融合,也是推进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一是要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场景应用。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整合共享全国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等分析应用能力建设,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网络,在农村地区逐步建成包括人居环境、重要农产品、水土流失动态等一系列数字信息平台,提高农业农村数据流通与使用效率。二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村乡村产业融合应用。智慧农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现场设置各种传感节点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推进智慧农业要整合利用各类农业园区、基地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设施,升级农业农村云基础设施,形成数据汇集,使农业农村在无人农场、数字育种等领域实现智慧控制与集成应用。三是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要抓住已有的数字乡村研发计划项目,加快数字乡村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农业农村建设与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提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
要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相对具有差异性问题,目前还存在部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问题,导致农村科技力量薄弱,一定程度阻碍了数字乡村的全面建设。基于此,一方面要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农业科教平台,汇集整合技能教育培训资源,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和职业农民培育效能,提高农民数字信息技术素养。要吸引、凝聚、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其在网络、信息、技术、数据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搭建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成果速递和服务对接,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数字资源获取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数字乡村发展的人才需要,培养造就支撑农业农村产业和学科发展的人才创新团队,并要大力培养使用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利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知识储备,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提升农民融入数字乡村建设的技能水平与适应能力。
(作者:张锦程 穆怀中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