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3 08:2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深刻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穿越历史长河,纵览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中华大地上曾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卡若文化,等等。这些起于多元、源于本土、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民族,通过迁徙、杂居、通婚等不同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确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一体”和“多元”的关系。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把握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工作也成为关乎大局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绝大部分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客观现实,决定了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来自于多领域、多范围,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而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没有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就失去了幸福安康的保证。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但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制约性因素依然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局部地区形势依然严峻;各民族人口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但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仍需加强。这些情况决定了在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站在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高度,正确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警惕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破坏、分裂的活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准确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历史自觉,体现了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回答和解决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二是实践路径问题,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新局面。
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视各民族的差异性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同时也要认识到,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四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要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二是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各民族共担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共享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三是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四是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是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结了全体中华儿女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传承、现实期盼和美好愿景。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动摇,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王淑华 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