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 推动辽宁振兴发展

日期:2022-08-02 08:16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核心提示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的思路及政策都发生了重大调整。为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加快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因此,要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推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谋定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加速分化,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和空间格局正在重塑,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正成为各个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做好区域协调发展大文章,在国家层面上,总体思路是要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的重要功能,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地方层面上,重点在于跟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破除传统发展思路和路径锁定效应,积极探索新路径、培育新动能,以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辽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发挥沈阳、大连“双核”的牵动辐射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内外联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这是辽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今年2月印发的《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发展功能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实践路径清晰明确,任务举措务实创新,重点突出沈阳、大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加强沈阳、大连协调联动,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旨在深化一体化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利用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要以“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辽东绿色经济区致力于发展生态经济。各地区通过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把握各区域发展定位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

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要弄清各区域的发展定位,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提升沈阳、大连“双核”发展能级,增强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我国北方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引领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建设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打造国家开放合作新高地;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要建设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协作区、京津冀辽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辽东绿色经济区要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目标明确。经过三年努力,“一圈一带两区”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体系和动力系统基本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比如沈阳市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将更加有力,引领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显著增强;大连海洋强市建设将成效显著,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新前沿建设迈出新步伐,成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与京津冀地区梯级联动、协调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要初步形成,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辽东绿色经济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要取得积极成效,生态安全屏障重要地位更加稳固,绿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制定实施路径    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提升沈阳、大连“双核”示范引领作用。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奋斗目标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流量型、总部型经济,打造东北数字经济新高地,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进大连东北亚海洋强市建设,加快提升自贸片区“五自由一便利”水平,深入推动制度性开放,加强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上作出示范。要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加强沈阳、大连两市协调联动。协同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建设,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多层次深度融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构筑沈大经济高质量发展轴,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协同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打造重大科研成果原创地和攻克共性关键技术主阵地。增强沈阳、大连协同联动效能,促进各类要素顺畅流动、合理配置、高效集聚,提升沈大经济走廊发展质量和竞争力,联合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经过十多年的一体化发展,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具备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基础条件。可通过战略协同,优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布局,更好发挥城市组团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科学有序推动产城融合,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推进沈抚同城化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作为全省破解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主要抓手、提升省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

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要做足沿海开放大文章,加快“两先区”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临港经济,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打造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家的产业和贸易集聚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从畅通海陆大通道、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力,带动东北腹地转身向海,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西多年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底色,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不断推动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可通过融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引育科技型企业,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加强与京津冀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生态等方面融合对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接合作、推动文旅康养市场融合。

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辽东绿色经济区是辽宁乃至东北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培育区域绿色发展的全新板块。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强化水资源保障作用,打造合作共赢、富有活力、开放富裕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优做强山区经济,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强化改革举措    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辽宁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加强省级统筹,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领、完善空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更加扎实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机制,包括建立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更加系统完善的实施规划体系、更加创新务实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创造性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举措。

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要以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好落实,谋划推进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高质量项目、重大工程和改革创新举措。要注重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组建产业联盟、智库、央地合作、金融协作等平台。要强化督导考核,完善区域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科技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绿色一体化发展机制、港口运营机制改革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和创新任务。

(作者:王行伟    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