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日期:2022-08-16 08:14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是辽宁经济发展的脊梁,推进工业振兴是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基础,而数字经济在重塑工业经营管理模式、新业态产品开发等方面影响巨大,我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不仅是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辽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建成沈阳、大连“双千兆”城市,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新基建并发挥杠杆作用,力争到2025年,使全省建成5G基站14万个,物联网基站1.5万座,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7-8座,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5-20个,基本实现光纤网络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7%。

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及其服务资源建设。围绕原材料、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辽宁传统优势产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接受平台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打造企业间融通发展的共赢生态,提升以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软件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建设辽宁中小企业软件开发服务云、创新服务云等平台,形成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聚焦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推动华为、腾讯、京东、中软国际等在我省布局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大数据服务能力,与企业开展一对一的对接交流。

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点、线、面”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点”上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线”上实现“生产换线”,“面”上打造智能工厂,以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引领,推进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打造面向全生产流程、全方位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对于重点行业实行“一行一策”,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对于重点集群执行“一群一策”,量身定制专项政策推进数字技术在集群内深度应用;对于重点园区实施“一园一策”,以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政策提高园区智能化服务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对于重点企业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质效。

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产品。可瞄准传感器、集成电路、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依托沈阳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连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沈阳国际软件园二期、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大连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产业示范基地等,加强新一代机器视觉、机器人传感器、物联网核心芯片、智能计算芯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可借助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进机器人未来城建设,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建设辽宁区块链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区块链产业创新平台、沈阳东北亚区块链总部基地及大连区块链产业园,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应用等。

要加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持续跟踪监测我省两化融合的关键指标和发展水平,按照“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的四个阶段划分,形成全省各行业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并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数字经济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要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可依托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在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智能机器人、神经网络、无线传感与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形成技术优势。要加快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华为(辽宁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攻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开展集体攻关,鼓励在辽宁组建核心技术攻关联合体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要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将增强产业链韧性和产业竞争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提高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精细化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头部企业的本地配套率,提高高端装备生产比重。提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前瞻性产业,夯实产业基础。

要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可结合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趋势,围绕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物流、电子信息等行业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要聚焦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能源管理及网络改造等环节加强实践应用,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完成工艺设计数字化和工艺技术突破,开展订单驱动的计划排程,实现智能化生产作业和精细化生产管控等。

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保障支撑水平

要加强政策保障。可争取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发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作用,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可利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引导各地企事业单位、工业企业、特色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建立并细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企业“不愿转”“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

要强化人才支撑。要用好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资源,探索多元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结合产业需要,调整学科设置,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围绕辽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定期编制发布地区、行业、领域柔性引进人才目录,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提供精确导航,对企业为引进顶尖人才在场地、设备、研发、薪酬奖励等方面的投入,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要加大金融支持。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企业和智能化转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推出数字经济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和服务。要发挥引导基金的放大导向和杠杆作用,启动辽宁数字产业投资基金、辽宁产业集聚发展基金等,推动东北科技大市场与创投基金和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让创投基金投向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数字经济企业和智造企业。

要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数字素养。要开拓发展数字经济的视野和思维,提高相关部门服务智能制造的能力。要提升辽宁企业家的数字素养,组织企业家开展专业培训、典型示范、交流学习、现场观摩等活动,进而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作者:刘巍    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辽宁‘四新’经济发展路径研究”(L18BJL0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