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23 08:03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从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群众性学习雷锋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了60年,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实践,创造了新中国乃至人类文明道德史上的光辉奇迹。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是对中华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标注时代的精神坐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要持续深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
雷锋精神作为一个精神体系,不仅体现了雷锋本人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获得了创新发展。“雷锋”已远远超出个人称谓,也远远超出他所生活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这就表明,精神生产来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受物质生产所制约,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雷锋精神来源于雷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实践,雷锋精神传承和弘扬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60年来,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弘扬雷锋精神,激发自我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社会新风,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提升社会道德水平,促使自己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良好社会风尚的践行者,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个“活雷锋”。这些“活雷锋”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以雷锋精神为精神动力,把雷锋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从而使雷锋精神在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中发扬光大,促发他们坚持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人民群众的传承昭示雷锋精神永恒密码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用各种形式不断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开展不同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以冠名“雷锋”的学校、公园、街路、社会组织来纪念等等,无论人们对雷锋精神以何种内容、何种方式传承,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主体。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雷锋精神实现了从辽宁走向全国、从遍布全国到全世界的传承和弘扬历程,雷锋已从一个名字成为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人民群众的道德楷模、2亿多志愿者的共同称号、名扬世界的国家名片。人民群众在传承雷锋精神的历史进程中超越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度,不仅让雷锋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使雷锋精神发展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形态。
雷锋精神只有汇入人民群众的大江大河之中,才能奔腾不息、气势磅礴。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无论多么伟大崇高的精神都会失去生机活力。60年来,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历久弥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社会生产活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把雷锋精神融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转化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转化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大爱能量,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顺利开展。
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中永葆魅力
雷锋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但也超越特定时代成为每个时代人们汲取养分的精神高地,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被不断赋予新的涵义。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作为亿万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随着时代变化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内涵丰富、影响深远。60年来人民群众学习、研究、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生动实践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人民群众创新学雷锋活动方式,彰显着不同时代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渴望和呼唤。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孕育与形成,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成熟与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与创新,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彰显新的时代特征。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实践之需,创新发展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更具历史穿透力、时代感召力、情感震撼力、文化感染力,永葆永恒魅力。
60年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超越种族、越过国界,获得了代代传承,印证了“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历史主动,汇聚起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作者:英明 沈阳工业大学。本文为2021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群众致雷锋(旅)48万封信函研究”(L21AKS0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