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日期:2022-09-05 08:03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筑牢主渠道主阵地上强化基础,在赓续传统观照现实上协同发力,在立足当下突出实践上激发效能,从而更好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筑牢主渠道主阵地,更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建强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普通高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学生心中扎根就要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丰富育人载体,通过理论训练、案例精选、情境创设、互动交流、社会实践等方式,系统阐释和有力解答爱国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善于推进话语创新,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将深刻的思想理论表达出来,讲清讲透新时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道理、情理、事理,于潜移默化中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在知识体系与信仰体系之间架好转化的桥梁,从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家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

要做好“结合”文章,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方面,立足专业课程特点,遵循专业课程规律,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所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基于各门课程的既定学术范畴、基本原理、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坚持因势利导,注重概念辨析,强化理论论证,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协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科规律,使各门课程更好发挥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功能,更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赓续传统观照现实,更好实现爱国主义在时空坐标中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润化和滋养作用。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培育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其中爱国主义作为精神纽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深入挖掘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来、弘扬起来,使之充分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作用于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青年学生在汲取文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的过程中筑牢爱国主义的精神底气与精神定力。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赓续传统的同时还要立足实际、观照现实,用好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要坚持“眼睛向内”,以校训、校风、校史、校园文化等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学校涌现出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感染塑造青年学生,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认识、升华思想、知行合一。要坚持“眼睛向外”,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等有形物质载体,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遗址遗迹,创新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教育形式。比如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之志、增强奋进奋发之力。

立足当下突出实践,更好实现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相统一要突出时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鲜活、最生动、最直观的“教材”,无论是学生身边的“小生活”“小事例”,还是党和国家的“大实践”“大事业”,当代青年学生都是亲历者、见证者,都有感性的感受、理性的启示。因此,要特别注重立足当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抗疫故事、脱贫故事、创新故事等一系列奋斗故事,以身边故事阐释科学真理,以成就变迁印证思想力量,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用鲜活故事为青年大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让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进情感认同、习惯养成和行为自觉,进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要强化实践性。社会实践是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感、奋斗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践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本领,用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贡献国家;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创新创业等各类活动中,全方位、立体式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要充分拓展校外实践的育人空间,积极开展“三支一扶”“智力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劳动实践教育激发担当作为,通过参与劳动激发青年学生奋斗精神、释放创造潜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见识、锻炼能力、砥砺品格。

(作者:纪研    沈阳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