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

日期:2023-10-24 08:27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是党执政的基本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撑。近些年来,黄山市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17年矛盾纠纷不出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党员担当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响潭村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承诺上墙,参与矛盾纠纷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勇于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建立党员干部常态化走访机制,开展“夜学政策、夜访民情、夜议难题”,强化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把村民当亲人,有事冲在前、有亏自己吃,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潜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村“两委”成员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生活、收入、健康等切身利益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定期走访脱贫户、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及留守家庭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村民参与活力。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汇民智、解民忧。秉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原则,制定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章程,设立“农民议事厅”“户主会”“板凳会”等,让村民随时随地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协商议事,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促进“处事、息事、成事”。村党组织分期分批邀请村民代表参加每周二例会,围绕涉及村级公共事务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村务公开透明了,村里事、邻里事变成了家家事,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活力。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善治因子,选出一批有威望、热心肠的老党员作为调解员,并将“塔坊好人”、乡贤等请出来担任“和事佬”,设立“和事佬”工作站,推行“作退一步想”理念,努力求解“最大公约数”,就地化解矛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村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信用建档评级和信用积分机制,强化以信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信用与银行贷款挂钩,发挥“信用”在产业发展中的正面激励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进。村“两委”利用金融活水打造“四季鲜甜、和美响潭”品牌,发展特色种养、文旅融合等业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信息变信用、信用变资源、资源促乡村产业发展。村“两委”一方面通过发展产业“做大蛋糕”,比如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齐驱并进,选准最适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分好蛋糕”,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组织兜底保障等作用,在股份分红、利润返还、风险共担方面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民生保障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和谐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