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以强大思政引领力助力全面建成教育强国

日期:2024-12-26 07: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始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领导。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思政课改革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对思政课制度建设的统筹谋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思政课成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替代”的课程,不断激活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引领人。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坚持知识讲授与思想引领相统一,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将其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快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相互配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导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

  以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思政亲和力和针对性。“大思政课”作为思政课的新形态,是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的有效途径。要将“大思政课”与“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集合多元思政育人主体,打造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壮大思政课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要整合多样思政育人资源,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聚焦时代生动实践,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堂的生动素材,让学生深刻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打造思政育人数字化平台,整合思政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通过慕课、微课、微电影、直播、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课程中的理论“活”起来、人物“动”起来、事件“亮”起来。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功能,从专业课程的内容、历史、行业背景以及学科发展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回顾学科的发展历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显性和隐性双重融合的方式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协调配合、同向同行。

  强化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办好思政课,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思政引领力。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培训,坚定教师队伍的政治信仰,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做学生坚定信仰、爱党爱国的引路人,引领广大青少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四个相统一”,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做好“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实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遵守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要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锚定发展定位,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大先生”标准塑造当代师者楷模。教师要积极当好“四个引路人”,明确职责使命,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要确立和坚持正确的教师评价导向,厚植教育家成长沃土,推动广大教师树牢“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