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14 07: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大力营造激励实干、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人才在改革创新一线“挑大梁”“当主角”,为人才干事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紧扣发展需求引才。功以才成,业广由才,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柱与智力支撑。要牢固树立“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理念,立足发展定位,聚焦中心工作及产业布局,厘清人才“供需账”。紧贴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通过重点招引一批、柔性引进一批、产业集聚一批“三个一批”方式,围绕产业链建设需求,开展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人才招引精度。强化政策保障,不断深化“专家携团队带项目”带土移植式人才引进模式,健全全周期管理、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机制,实时跟进解决困难,确保团队快速到位、项目及时落地。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并行,充分把握产业引进、驻外招商、考察观摩、合作交流契机,延伸人才工作前沿阵地,推进实行项目、人才一体引进措施,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同频共振。
善用战略眼光育才。引才是基础,育才是关键,事业越是发展,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就愈发突出。要大力实施本地人才“孵化”工程,聚焦人才队伍能力短板、思维局限、专业缺口,分批次、领域、专题精准制定强基固本、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等10项干部人才培育计划,推动人才培养紧密贴合事业发展需要。依托援疆桥梁,深挖发达地区智力“富矿”,加强与援疆支援地、内地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深化“送人才外培、请专家内训、实践帮带提升”育人模式,加强人才专业化训练和实践锻炼,实现本地人才“发芽破土”。要探索实施“人才飞地”战略,着眼发达地区高端人才富集优势,通过外设科研前哨基地,推动项目在发达地区引、人才在前哨基地育、成果回本地转化,为县域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搭台架梯大胆用才。人尽其才,百事俱举。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是敢用人才、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建立更为机动的人才选用机制,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双向流动、双向聘任渠道,破除人才身份壁垒,围绕人才专业特长、经验阅历等情况精准设岗定责,为人才搭台铺路,促进人岗相适、人岗互成。要大力营造激励实干、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鼓励人才在改革创新一线“挑大梁”“当主角”,为人才干事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要探索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薪酬激励政策,健全完善专家人才科研攻关、技术革新奖补机制和技术入股、效益分红机制,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更高回报,引导专家人才不断向重点产业和经济建设一线集聚,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优化服务机制留才。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要涵养开放、创新、高效、服务的良好生态,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持续深化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专家人才定期约访双向联络机制,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和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其认同感、归属感。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优化新领域、新技术、新业态人才认定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工作质效、科研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专家人才安心安业。要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矩阵,搭建一站式、全程式人才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人才服务事项,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人才住房安置、体检就医、配偶随迁、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辟直通车,解决其后顾之忧,推动形成政策引领下的人才“虹吸效应”,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