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轻车壮马 减压提能

日期:2025-03-31 07: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次阅读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持续抓好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减负赋能双向发力,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顽疾,扎实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强基壮骨“增马力”,为治理减压提能。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需要“轻车壮马”为基层治理减压提能,聚焦基层承接事项“过载”问题,深化机构编制改革,抓实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基层骨干队伍建设。优化基层编制设置。持续理顺优化街道机构设置,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依法赋予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释放机构设置“乘数效应”,壮大基层治理主体力量;在街道事业单位中设置综合行政执法队,依法赋予街道行政执法权,对事业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情况复杂的街道核增事业编制,在街道全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厘清基层权责边界。梳理制定街道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三张清单”,抓住部门工作衔接“抽丝剥茧”,将配合事项的主次责任、工作细节、配合环节梳理清楚,着力厘清部门与街道之间的权责关系,确保应当承担的职责一个不少、应担尽担,破解重点领域权责配置模糊、上级向基层随意甩锅、向基层放权不够等问题。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全面建立“三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岗位等级序列,通过设岗定责、强化培训、健全奖励激励机制等措施,全面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区级财政每年投入经费保障社区工作者岗位补贴,并按总数15%的比例评优,让社区工作者有机会、有舞台、有出路;开展基层治理专干“青蓝结对”行动,组织招聘的社区治理专干与“名书记”、老书记、社区副职结对强化培育,着力降载提能抓减压促治理。

  乘数而上“借算力”,为治理减繁提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抓治理,乘数而上把基层治理抓在云端、管在末端,以“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把基层从繁琐的治理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借力“城市大脑”统筹治理。围绕能感知、能记忆、会思考等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官渡区“城市大脑”一体化智慧指挥调度信息平台,将各区级部门及治理数据接入“城市大脑”,实现网格案件实时智慧监控、预警、处置,实现智能识别上报处理城市管理案件,推动基层治理事务一网统管、治理力量一网统筹。借力“智慧消防”强化治理。打造一体化智慧调度体系,推进数据采集、安全检查、预警处置等多功能集成融合。借力“云表通”驱动治理。探索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智能办公中的应用项目,围绕“云表通”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功能完善,健全基层治理数据库,做好区级各有关部门、各类业务报表的数据录入导入工作,推动基层报表“一次填报、多方共用”,持续着力压缩各领域报表数量、提升报表质量,推动治理从填表报数向数据驱动转变。

  协同联动“聚合力”,为治理减耗提质。树牢“一盘棋”思维统筹抓实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多元协同联动共治机制,同频共振“聚合力”减内耗、提质效。网格联动聚合力。全覆盖推进网格(居民区)党支部与四级网格精准匹配,在全区五级网格全覆盖设置党支部(党小组),推动党建、综治、城管、应急管理等事务全部进网入格;全覆盖配备网格长,协同联动推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在搜集社情民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中发挥作用,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形成“共振效应”破解治理“互不统属、单兵作战”难题。上下联动聚合力。建立“吹哨报到”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构建“部门联动、条块合力”治理新格局,推进各级资源协同联动促治理,着力解决治理资源调配不精准、衔接不到位问题;坚持每名街道科级领导确定1—2个社区作为包联联系点“点长”,下沉力量强化基层治理。区域联动聚合力。以“兼职委员制”引领各方力量融入推进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和驻区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凝聚、协同发展,把各类治理力量有机联起来、融起来,形成志愿服务联抓、公益事业联办、文体活动联谊、社会治安联防等联动治理模式,让治理从“单兵作战”向“合力攻坚”转型,从“各自抓”向“大家抓”转变,形成以区域化党建为引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