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积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日期:2025-04-17 07:10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辽宁文体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践行“文化铸魂、体育赋能、旅游带动”的理念,充分发挥整合文体旅资源优势,以文化培根铸魂,以体育激活发展动能,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努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推动辽宁文化、体育、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文化铸魂,筑牢产业根基。辽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艺创作力量雄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要充分利用红色基因,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指引,打造“六地”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游等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持续发展。以数字技术开辟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赛道,通过把历史文化的寻根溯源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文化解码—场景重构—价值再生”的模式,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从“软实力”到“硬经济”的转变。

  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惠民利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文化体验,让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以“文化惠民提质工程”为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推动文旅消费普惠于民,保障文旅优质产品供给,实施文旅消费惠民让利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创作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旅游破局,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构建旅游全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传统旅游依赖“点状景区”的孤立发展难以释放资源整合效应,实现旅游全域体验的前提在于全域协同,需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交流合作,以“全域化”思维重构空间布局。以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为依托,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资源跨区域整合、产业链跨地域延伸,形成“核心引领、轴线串联、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以“北进东拓、南迎西纳”交流合作为契机,持续释放跨境文旅市场潜能,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文体旅品牌。

  深耕文化沃土提升体验感。要将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叙事,通过活化历史场景、创新节庆IP、赋能工业遗产等“文化场景化、场景故事化、故事产品化”的转化路径,构建多维体验空间,助力我省文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旅游+”新业态,创造更多富有创意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新体验。强化科技赋能,重塑产业生态链。以科技赋能提升旅游全域体验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从单一景点数字化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跃迁。推动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沉浸式体验场景革命、产业生态链数字化重构等,让旅游产业“智慧”起来。

  坚持体育赋能,强化赛事经济驱动引领。以赛事经济为驱动,加快构建“赛事引流+大众体育+产业培育”的立体格局。当前,体育“热”消费持续升级,为地区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要进一步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以专业赛事“增”消费,以群众体育“带”消费,以体育产业“促”消费,打好“体育+文旅+消费”组合拳。以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激发广大群众的消费热情,引导群众“跟着赛事去旅行”“伴着旅游来观赛”。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普、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等多领域融合,创新打造“赛事+文旅”“赛事+会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释放文体旅融合发展潜能。打通大众体育“毛细血管”,开展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打造体育消费热场景,不断扩大体育服务圈。围绕体育赛事聚合餐饮住宿、度假旅居等服务业相关要素,延伸赛事消费链条,扩容文旅时空场域,通过体育赛事达到强体育、促经济、树品牌、惠民生的目的。

  坚持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项目支撑等推动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从“物理整合”走向“化学融合”,以政策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加强统筹规划与统一管理,畅通文体旅融合发展渠道,形成“一盘棋”的发展格局。优化区域布局,注重各地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以资源整合释放潜力,促进各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差异化发展矩阵,形成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提升,要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拓宽产业容量空间。聚合文体旅相关服务业要素,加快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赋能构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数字底座”,搭建体验式融合新场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人才保障”的融合发展长效机制,为文体旅深度融合提供坚实保障。聚焦市场主体培育、文旅品牌塑造、消费能级提升、公共服务提质等关键领域实施全链条扶持,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加强社会资本对文旅项目的投资改造,培育文体旅龙头企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和培养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储备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