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日期:2024-06-11 08:05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为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指明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这是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现实需要,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举措,也将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坚守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现实需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绝对领导,为党领导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实现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凝聚共识,引导师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重要举措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是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着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地位作用、使命任务、基本原则、重大着力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等重要课题,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理应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其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一方面能够给予思政课科学的理论知识供给,为课程教学和理论研究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助推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活力之源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宏大、立意高远,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就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这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依托,对于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和精髓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创新,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将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着力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和特点,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课课程内容。要探索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五大课程教学”的实践机制,立体布局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育人素材。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协同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建设,横向形成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有机联动,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用辩证的学理分析、彻底的理论阐释说服学生。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思路,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