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体会 > 正文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日期:2024-07-10 08:05来源:辽宁日报次阅读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把牢价值取向,多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确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改革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要牢记初心使命,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位置,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改革实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生动诠释。实践证明,改革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中央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变。要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发展的方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任务。要遵循民生事业发展规律,不断优化民生供给结构和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民意,关心民情,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施人民所认同、所拥护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确保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明确主体力量,依靠人民获得改革动力源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代表着时代精神,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任何时候都需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中得出来的重要启示。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败了强大的内外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潮,为中国注入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极大提振了人民的精气神,依靠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实践证明,全面深化改革在理论上的每一次创新和扩展,在政策上的每一次改变和完善,在制度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在实践中的每一次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要坚定不移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集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出历史伟业,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使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确保目标达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主体,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最好的评价尺度,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历史和实践表明,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有利的就坚持去做,对人民不利的就坚决反对。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一大批惠民政策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止境,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的追求也没有止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人民幸福包含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丰富内涵,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扣紧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让人民共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