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国有企业 > 正文

红帆在前,勇攀大国重器巅峰——沈鼓集团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互促共赢

日期:2025-03-18 07:05来源:辽望·先锋次阅读

  对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了解不深的人,很难将公司的产品说清楚。这家位于辽宁沈阳的企业,曾是新中国第一家风机专业制造厂。经过70余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实现200多项重大装备国产化突破的领军企业。2024年,沈鼓全面梳理过往的党建工作优良传统和特色做法,创建发布了沈鼓党建品牌,进一步深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为国创新,持续研发“首台首套”

  2024年夏天,上海长兴二期造船基地,一艘崭新的蓝色运输船在船坞中闪光。作为全球首款、中国首制的江海直达型1.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被命名为“淮河能源启航”号,在砍缆、敲香槟后离港交付,成为长江内河和海港之间一道灵动的身影。

  在业内看来,这艘船的建造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LNG船制造技术门槛高,它与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并称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淮河能源启航”号是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LNG储运装备,在制造过程中,一系列国产新设备在其身上得到性能验证。其中,船上配套使用的低温离心压缩机,由沈鼓研发制造,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备LNG船用低温离心压缩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

1741161443150098987.jpg

  “淮河能源启航”号上配套使用的低温离心压缩机,由沈鼓研发制造,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备LNG船用低温离心压缩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 张黎 柏松/摄        

  “LNG船又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配套的压缩机需要保证在低温、海运等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这对选材、工艺设计和研发制造都有很高要求。”沈鼓集团专业副总师、高级专家葛丽玲说。在14个月的研制过程中,团队解决多项难题,实船试验时,两项试验均一次通过。不仅如此,公司还为另一艘大型LNG船配套研制了低温离心压缩机,“未来将具备大、中、小型全系列LNG船用低温离心压缩机的供货能力”。

  坚持国产化,有何必要?

  从2022年开始,受地缘冲突影响,全球LNG船需求骤增。与此同时,基于技术迭代,中国成为建造LNG船的“后起之秀”,市场份额开始提升。2024年,仅“淮河能源启航”号的建造方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交付和手持的LNG船订单总量就超过100艘。

  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对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交付越快,能接的订单越多,船的报价也更高。以往,中国船企建造LNG船,须从国外采购压缩机等关键部件,有时一个部件采购周期长达一年,几乎是整个造船周期的一半。国产化最直接的好处是大幅缩短了“等货”时间。“淮河能源启航”号国产化率超过85%,得益于此,不到16个月,船就造好了。更关键的是,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长,诸多自主研发打破相关设备高度对外依存的发展瓶颈,为“能源可控”打下了基础。

  LNG船用低温离心压缩机,并不是沈鼓第一个“首台首套”产品。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穿衣问题,我国引进大化肥、大乙烯项目,离心压缩机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设备。为此,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拨款1.4亿元人民币,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离心压缩机设计技术和软件,又从IBM公司购买了中国大陆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交给沈鼓消化吸收。沈鼓不负众望,不到3年就造出了样机。此后数十年间,150万吨/年乙烯压缩机组、千万吨炼油装置、15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大型PTA空压机组、大型长输管线压缩机、“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核主泵、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一项项“大国重器”接连研制成功。

  给党争光,不惜代价攻坚克难

  “外界对沈鼓的印象是:总有大项目做,还总能顺利完成,他们运气怎么就那么好?”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商国华多次到沈鼓采访,他对一件事印象深刻,“沈鼓有共产党员工程。”

  共产党员工程始于1998年。是年,大庆石化筹建24万吨乙烯工程,沈鼓承接了研制裂解气压缩机的任务。

  裂解气压缩机与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并称乙烯“三机”,是为装置提供动力的“心脏”,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集团党委调集党员精兵强将开展立项攻关,将项目命名为“共产党员工程”。项目完成后,这种攻坚模式保留了下来,很多“急难新重”任务背后,都有其助力。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情况。进入21世纪,煤炭精深加工产业亟待发展,但当时,大型煤化工装置所需的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只有德国两家公司能生产,每套压缩机组进口价格超过1.5亿元。随着我国煤化工产业腾飞,设备缺口越来越大。2011年,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筹建,需要12套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在“技术装备国产化”要求下,国家将其中1套压缩机组交由沈鼓研制。

1741161552184092394.jpg

  沈鼓研制的中国首台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

  10万等级空分压缩机组研制被定为沈鼓的集团级共产党员工程项目,时任董事长苏永强亲自主抓,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戴继双当时是副总经理,负责具体实施,集团15个部门27个党支部参与其中。这个等级的压缩机,从结构到密封、壳体,都少有制造经验可循。沈鼓跨支部联合立项,整合资源,一一攻克技术难题。为做好机组性能试验,沈鼓还在营口建起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10万千瓦试车台位。产品研制出来,许多职工驻地支援,沈鼓在用户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集团党委书记激励大家“给党争光,给沈鼓争光,给神华宁煤争光,给中国人争光”。2017年,压缩机组顺利并网运行,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擎旗领航,党员站出来、顶上去

  在沈鼓,只有重大项目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才设立“共产党员工程”,确保立一个成一个,立一个管用一个。

  沈鼓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沛华介绍,沈鼓有四个“党业融合”的平台载体,除了共产党员工程,还有共产党员突击队、共产党员机台岗、共产党员责任区,被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让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重要关头顶得上去,成为保证重大任务落实的主力军、先锋队”。

  乙烯是化工产业基础原料,业内将一个国家的乙烯产量看作反映工业水平的关键指标。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鼓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早年曾带领团队,在没有开发经验和外部技术知识来源的条件下,埋头苦干,自主研发出大型乙烯压缩机。在此之前,我国此类设备长年被国外垄断,谈判时外方漫天要价,交货期一拖再拖。现在,沈鼓大型乙烯“三机”已成行业“领跑者”,2024年初,姜妍赴京参加180万吨/年乙烯“三机”研讨会,这一年,沈鼓摘得全球最大的180万吨/年乙烯“三机”订单。

  在1350个党员机台、先锋岗上,以及1450块党员责任区中,2400余名党员亮出身份,作出承诺,负责协调责任区内的和谐稳定、现场安全、设备维护等工作,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鼓集团“焊接大王”张腾蛟曾在“西气东输”工程长输管线压缩机组等重要项目中承担管路焊接工作,水平过硬。几年前,沈鼓“管路探伤”焊接合格率一直达不到90%,张腾蛟带徒弟、教技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其他工人。目前,此类焊接合格率接近100%。

1741161590081029086.jpg

  2024年,沈鼓透平总装车间焊工张腾蛟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        

  2022年,沈鼓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高度市场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戴继双提出:混改新时期,沈鼓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有效将党的领导内嵌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党的领导体制与新的公司治理体制紧密衔接,真正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2024年,沈鼓集团党委打造“领航中国芯”党建品牌,开创了企业混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1950年,58名沈鼓青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全厂职工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忠诚热爱,不分昼夜赶制炒米机、飞机吊杆、飞机副油箱等军工产品,喊出“车间是战场,机器是武器”的口号。至2025年,沈鼓已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提供2万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成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支撑大国博弈的“国家砝码”。未来,高质量党建将继续引领沈鼓,开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